德育课程的来龙去脉
作者:永昌一中 张含光 时间:2015/6/10 16:34:4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616
一、德育课程开设的缘起
班级德育课程开设缘起于三种教育现象:
第一、德育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复杂多变。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传统德育教育方式受到了严重冲击。学生接受的信息资源更加广阔了,其精神世界更丰富更复杂更多变。
第二、有些德育课教育停留在集体说教的言说阶段。班主任单向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活动,忽视了教育对象、教育元素之间主动的、多向的、全方位的互动教育。
第三、德育教育处在各种形式课堂状态。
德育教育处还在印象的感受阶段,而没有行动,没有实践,没有转变成为人做事的能力,如此,德育教育的效果岂可长久?
由此可知,德育教育走向课程化、课堂化时代化、生活化、行动化、快乐化、实践化、实效化是新时代德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诉求,也是学生成长的根本要求!
二、德育课程课堂化的建构
1.德育课程课堂化的思想理念
德育课堂化的思想理念是人人是主人,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受教育,人人会主持,人人能锻炼,人人是德育课思想的践行者,人人会为人处世,人人会立身扬名。
此理念要求班主任要给学生搭建广阔而丰富的德育教育平台。班主任要把提升学生发展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作为德育课的终极目标。学生是德育课的主角,实施者,演绎者;老师是配角,组织者,服务者,指导者,欣赏者,点评者!学生以多样化的方式教育学生,学生能更鲜活更健康更自由地促进同窗成长。以丰富的样式教育学生,教育更具艺术性,效果更好。以培养学生自主成才的方式教育学生,教育更受人欢迎,教育更能发挥多功能育人作用。这样,德育课才能真正在各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发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鲜活的人,立体的人,走向未来的真人。
2. 德育程课堂化的制度保障
要保证德育课长久地推行下去并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班级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
德育课实施制度如下:(1)班级应成立德育工作委员会(包括主管人、话题采集员、资料搜集与加工员、摄影员、记录员、通讯撰稿员、德育课成果编辑员等)。
(2)德育课由德育委员会策划并协助开展。
(3)德育委员会要对德育课实施的人员进行培训。
(4)每学期初,德育委员会先承担一至两节德育课,做个示范,然后由各小组轮流承担完成。
(5)德育委员会对承担上德育课的相关人员应给予策划和指导。
(6)组长要把德育课作为培养组员各方面能力的平台,大力训练组员上台能力、组织能力、表演能力等。
(7)德育课主持人要掌控全场,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调动全体同学热情参与,以便集体受教育。
(8)承担德育课的小组要做好分工,其分工包括材料搜集、课件制作、视频剪裁、记录、拍摄、主持等方面,以保证德育课顺利开展并为以后德育课程编辑打好基础。
(9)在德育课前,班主任应对实施人进行宏观调指导。
(10)若学生在现场提问或要求班主任参与,班主任应积极参与。(11)班主任要对每堂德育课进行激励性评价,优化德育课教学。
(12)德育课后,编辑员要把上课用的图文、照片、学生感受等相关资料编辑成一节完备的德育课。
(13)学期末,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予以奖励,以推动德育课堂教学高效进行。
(14)学期末,班主任应按照当初设置的德育课内容及计划,编辑成一本精美的德育课程并打印,促进以后的德育教育。
3.德育课程堂化的内容设置与规划
德育课内容设置的两个向度:一、考虑学校进行的德育内容;着眼新时代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那里汇集话题。
所以德育课内容设置应该多样化,既要有传统文化,也要有现代文化,还包括审美教育、艺术教育、表演才能、知行合一教育、等更加广阔的内容。
设置好德育课内容后,教师要根据学校特殊性德育要求、班级行进实情及自己的德育课程总话题进行规划,从而分成若干个子话题,以便很好地实施和实际操作。
德育课内容总体设计,比如2013至2014年本人的德育课程总名称为《养育人性》,遵照学校的德育要求和本人的德育课愿景,每个月设有四个类型的德育课,分别是传统文化熏陶、养成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素质教育。
德育课内容细化设置,如2014年第二学期3月份德育课的规划是这样的:总结《传统节日:元宵节》德育课,实施《感恩妈妈,与爱同行》、《法制安全教育》、《成绩分析》德育课。根据学校要求还在该月专门进行了《道德讲堂: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大型德育课。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元素、不同的素材,以新时代的眼光与思维对学生发展中的人性进行良好的孕育与重塑。
德育课内容的设置与话题的规划完成后,一学年的德育工作计划也就制定了。
4.德育课堂化的具体操作
德育课课堂化的操作方式是先由德育委员会的同学做示范主持、示范上课,然后由各组轮流进行。各组组长可以集合本小组的各种资源,共同打造一节德育课,合理分工,选派主持人,具体实施德育课。实施者,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德育课,让更多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得到提升,从而实现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德育课的具体操作过程:
(1)周一,班主任、班委、德育委员会按原定计划并结合当时班级实情,确定德育课话题。
(2)德育课承担小组进行扎实准备,如设计活动方案、制作幻灯片等。
(3)德育委员会可以做顾问,对该小组及主持人进行把关指导。
(4)课前,班主任就细节方面进行提醒,让德育课能取得预期效果。
(5)班主任随堂听课,评估德育课。
(6)摄影员及时捕捉摄影,通讯员快速记录课堂流程,书记员全面做好课堂记录。
(7)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各种表现,结束时精准点评并总结。
(8)课后,学生要撰写心得感悟、制作手抄报、搞延展性活动等。
(9)通讯员写出简报,电子稿两份,学生处存档、班主任做德育课使用。
(10)班主任汇总并整合德育课各种资料,形成成本节德育课活动纪实并编写班级德育课程。
三、德育课程的成果打造
德育课要按照总名称进行学年末的详细编订,方可成为结集成为德育课程。德育课程的编订工作主要由班主任完成,也可以让学生完成辅助性工作。要编辑好德育课程,班主任必须具备过硬的文字编辑能力、图片处理能力、视频剪裁能力等计算机实用技术。精美的编辑,高质量的印刷,德育课就由构想到实施,变成了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可供参考与交流的德育课程。
四、德育课程开展的反思
1.德育课的效果
德育课,可以让学生在诸多层面的素质得到培养。比如搜集信息的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表达演说说能力、手工制作能力、艺术创造能力等能力在此能不断提高。尤其是德育课作业中的手工制作、绘画、书法、广告设计、节日小报等,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有德的教育,而且有美的教育,创造能力的教育。这正是让学生品德美好、心灵手巧、涵养富足、人格光鲜的让教育生花的必由之路。
当然,老师整体规划、实施德育课的能力也得到了逐步提高;老师在信息加工、整合资料、编辑水平等方面的能力有很大提高
德育教育课程化课堂化的教育模式,无疑是学生教育优化、班主任素质与能力提升的好举措。
2.德育课程实施的问题
大部分德育课,还是可以按照既定计划完成的。但也有个别德育课,因场地之固定、空间之狭小、舞台之狭窄,使得很好的德育课话题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教育作用,有时难免出现浅尝辄止的情况。再加上一些突如其来的教育活动,有时该在本周进行的德育课话题,只好后移或者夭折。这就促使班主任对德育课话题设计、德育计划拟定、德育课方式选择要灵活自如。并且,对学生相关素质的培养要到位要,班主任的指导与帮扶要更具有前瞻性、创造性、艺术性,如此方会产生更多精彩的德育课,进而形成实用可操作的德育课程。
德育课程是班主任将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的德育教育内容以课程的形式进行规划建构并形成体系的有计划实施的教育课程。这就要求班主任认真研究新时代德育教育纲要和学生所处的社会实际,构想出能够落实的德育教育话题并整合成课程,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贯穿始终,最大效能地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塑造学生,让学生成为健康的人,多才多艺的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