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字备而后神态出——文言文虚词复习方法探究
- 资源简介:
约3760字。
虚字备而后神态出
——文言文虚词复习方法探究
傅庭海
【备考思路】
专家说,高考文言文试题实际上是用一篇陌生的文章来考察学生课内文章的学习。课内学习的现状是:学生普遍对文言文有畏难心理,对文言虚词畏惧它的一词多义、虚虚实实、古今有变,花费较多时间复习,收效却不明显,对拿取文言虚词选择题的3分信心明显不足。很多考生在阅读文段以及做句式、翻译题遇到虚词时往往是一晃而过。
因此,复习备考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立足于教材,从教材中选出典型的例句解释18个虚词常见义项,要求学生烂熟于心。这样,遇到陌生的课文就能举一反三。
适当拓展。平时的训练材料应该考虑这样几个方面:一是难度适当,《考试说明》的规定是“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因此应选取浅易的学生容易读懂的阅读材料;二是兼顾各种文体,不可偏废。
调整学生心态,调动欲望和兴趣。要告诉学生,备考文言虚词,不只是为拿取文言虚词选择题的3分,而且同时在拿取与虚词有关的断句、翻译、特殊句式、筛选文中信息等好几个考点的分。与实词相比虚词的知识容量要小得多,考生得好的分数比较容易。
确立文言虚词复习的目标。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所有考点都是在考查学生的文言文“读懂”能力和翻译能力,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师生备考18个虚词的终极目标是: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读懂”的能力。应该建立一种理念,实词是重点,虚词是难点。
在朗读过程中感悟。虚词的主要功能在于联词成句和表达语气,许多虚词只有语法功能而无词汇意义,应该要求学生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名篇,建立良好的文言语感。
【授课时数】6–8学时
【具体做法】
一. 吃透18个常见的虚词。
学生想办法记住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常用文言虚词有三四十个,高考重点考查其中的18个,熟记住它们,在阅读文言文的时候就能形成条件反射,把注意力集中在这18个上面,使阅读形成有重点的阅读。这个环节可充分利用好《步步高》《金太阳》《核按钮》等复习资料。
二.多角度梳理。
文言虚词,大多“身兼数职”,一词多用,必须对它们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