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铁一中2013级高考第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文言文阅读
- 资源简介:
约14400+7630字。
包铁一中2013级高考第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教师用(03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陶澍[shù],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 )庶吉士,授( )编修,迁( )御史、给事中。澍疏( )劾( )河工冒滥( ),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 ①,革( )陋规,请浚( )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 ) 为( )川东道。 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 )为( )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就擢( )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澍自为藩司时,钩核( )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 ),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 ),豁然一清。 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赈务核实,灾民赖( )之无失所( )。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淮水所经( ),劝民修堤束( )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 ),不出易,不假贷( )。 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②而去其弊。
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澍毅然以( )身任, 亲赴上海( ),筹雇商船,体恤( )商艰,群情踊跃( )。事竣( ),优诏褒美,赐花翎。
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 )。治( )吴淞以通海口为最要。”于是以( )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择( )贤任事,至八年工竣。澍自巡漕时, 条( )奏利害( ),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 ) 举( )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③,未竟其施。后咸丰中( )乃卒( )行之。十九年,卒( )。遗( )疏上,优诏轸 ④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 )其长( )。 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 )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 ),后俱为名臣。
(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
注:①漕:水道运粮。②社仓法:用义仓来积谷备荒的方法。③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④轸:痛。
(1) 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澍就擢巡抚 擢:升迁
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 豁:免除
C.将以次 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 举:推举
D.后咸丰中乃 卒行之 卒:最终
(2)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的一组是( )
①总督蒋攸铦 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②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 ③亲赴上海,筹雇商船 ④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 ⑤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 ⑥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财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
B.陶澍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力捐献,丰备仓中的粮食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
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替漕运。
D.陶澍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
(4)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答案见译文)
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
2)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4)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
(5)翻译文章,写出括号前词语的解释并积累(答案见译文)。
(6)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
(7)积累文章中出现的文化常识,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庶吉士,亦称庶常。其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B)给事中,官名。秦始置,汉魏相沿。为将军、列侯、九卿以至黄门郎、
……
包铁一中2013级高考第一轮复习语文学案(03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 ①造( ) 其家,得粟以自给。古贫甚( ), 然独好周( )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 ),无他子弟,人殆( )之,不肯舍。 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 )就坐,汛室 ②,具( )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 )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 )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 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 ),人理宜尔,何以( )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 )他人得,何益( )?”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 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 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取囊按籍( )而还之。二子以半馈,却弗( )受,反赆( )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 )无缓急,安( )能以室庐自随( )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逾( )月,始辞去,不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