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指向两个核心:先解决做人 再解决才智

作者:佚名  时间:2017/10/4 15:39:05  来源:网络转载  人气:425
  很少有一个教育论坛能够引发教育者、专家、企业争先恐后发言到抢话筒地步。阿尔发狗战胜了人类,是不是意味着机器可以取代一切?人人皆谈的互联网+教育,是不是互联网就要取代教师的功能?新高考对学校真正的考验在哪里?教育的温度、情感、人性从何处体现?仅仅注重知识储备学生还能在未来竞争中立足么?教育在育人,企业在用人,什么样的人才是企业所需?7月25日,由华西都市报主办的“幸福2017红花郎大师论坛·新高考教育变革纵横谈”在成都拉开帷幕。热火朝天的两小时里,与会专家四川省人才学会常务副会长纪大海、电子科大高教所所长杨曦、石室中学校长田间、成都七中万达校长刘强、郎酒集团青花郎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易明亮不断抛出金玉良言,碰撞出思想火花,为听众奉献了一堂思想盛宴。
  新高考·挑战新高考差异
  真正的学校不提供套餐 而是自助餐
  随着话题的深入,与会专家不约而同谈起,人类世界的围棋高手李世石败在了谷歌机器人阿尔法狗之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甚至就连做题都可以由机器人来完成,那么教育面临这样的挑战,还有什么功能和意义?
  《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书中就预测未来大量的技能性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面对新高考,我们的逻辑是什么?“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我们应该把他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成都七中万达学校校长刘强提出了这样的命题。“我想培养人有四个层次,从起点的能不能参与到未来社会,再到能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再到能不能引领未来社会,最后才是能不能创造未来社会。”在这样四个具有递进关系的培养过程中,校长尤其是高中校长比其他校长面临更大的挑战。
  “技能型工作随时被取代,那么唯有创造性工作不易被取代。”《未来简史》里举了一个例子,在未来,考古学不容易被取代,因为这种工作需要极精密的识别能力。如何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真正的学校不全提供套餐,而是自助餐,会让学生吃得非常营养。”
  新高考·人性
  高考改革的起点是人
  电子科大校长李言荣在2017年毕业典礼上赠与了同学们一句话:做一个有趣的人。这句有深意的话道出了教育的真理:面向人,一个活着的人,一个在生活上立得起的人。高考为什么要改革,改革的起点是什么?“我们为华为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他们能做到总经理,但是却不能成为任正非,这是为什么?教育应该反思的是,我们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一个只是懂技能而不具备人文关怀,没有高远志向的人才只能是一件器皿,他的功能就是应用而不是创造。君子不器,人才还应该是会生活、懂得生活情趣的人。”电子科大高教所所长杨曦的发言切中要点:高考改革的起点就是人,是强调人性、人文素养的。“李白斗酒诗百篇,而有的人只能跟风吃个串串。这就是生活情趣的区别。”
  真正的科学家不是从大学才开始培养
  如何评价一个人才?教育是有温度的,高考的评价体系也应该是有温度的。杨曦从高等教育角度谈到了高考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能看单一的考试,标准也不能单一,学生对母校的回报、对学校的认可度其实也是对教育评价的一种方式。“那些回过头来给母校捐款最多的,有可能就是当年挂过科的,逃课去图书馆看文史类书籍对母校心存感激的人。”
  教育是一个社会话题。新高考改革框架下,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走近社会,体验生活,“不论社会、企业都要承担引领、保障的责任。同时,作为有责任的媒体,还应当起到对家长、学生教育的作用。”
  “真正的科学家不是从大学才开始培养的。”杨曦建议,高考要改革,还要做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贯通,形成立交桥式的转换。在国外,任何一个教育层次都可以贯通到高等教育,不同人才有不同成才通道,你上了社区学院同样可以申请或者转学到综合性大学。没有人会给你贴上“出身”的标签。
  新高考·做人
  先解决做人再解决才智
  “高考改革,一直以来在公平、科学、效率上不断探索。”四川省人才学会常务副会长纪大海抛出话题,“高考改革的核心指向是人的素养和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两个核心:德性和才智。培养学生先要有健康的人格,文化底蕴,才能谈知识基础、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既要打好学生扎实的基础,还要注重实在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纪大海用了四川方言“烂脑壳”和“方脑壳”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教给学生最有效的不是知识而是思维方式,就是一个‘活’字,”他解释道:“要把学生培养成‘烂脑壳’,就是具备灵活的思维品质,有自己解决问题方式。”
  他举了一个自主招生的命题:如果一位教授和一个孕妇同时掉在水里,你先救谁?很多考生答不上来。怎么说才是标准答案?“其实这道题并没有答案,学生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了。这种题,在刷题中成长的学生是没有办法刷出来的。”
  未来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纪大海还提到了知识面的“宽”和“杂”,以一道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为例,语文始终是与时代紧密结合的,“学生如果没有海量的阅读,不关注新闻,就不知道仰望星空的背景。”
  新高考·用人
  企业不喜欢固定思维的人
  高考改革指向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培养人的结果最终是走向社会。那么企业、用人单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郎酒集团青花郎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易明亮从企业用人的标准给在座教育专家和校长提供了一个新的培养人才的思考角度。
  “企业和学校面对的主体都是人,从思维方式来说,企业不喜欢有固定思维的人,”易明亮从企业管理方面回应了纪大海关于“烂脑壳”观点,“定式思维、跃式思维、圆形思维三类人,企业最喜欢的是既能发散又能回到中心的圆形思维人。无论是销售、管理、品牌,我们都喜欢纪老师所说的‘烂脑壳’。”
  对专家们谈到的学校管理,易明亮也延伸到企业管理上,校长治校要解决学生、教师、学校的管理,同样,企业家管理企业也重视员工的动力,目标感。“从事这份职业是不是仅仅为了钱?从我要你干到你要干,这才是员工内心动力的源泉。”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