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古代诗歌鉴赏学案(14份打包)
- 资源简介: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案_古代诗歌鉴赏 (14份打包)
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doc
考点八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doc
考点二: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doc
考点九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doc
考点六 鉴赏“诗句”.doc
考点七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doc
考点三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doc
考点十 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doc
考点十二 评价古代诗歌的内容主旨.doc
考点十三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doc
考点十四 评价古代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doc
考点十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行文结构.doc
考点四: 炼字.doc
考点五: 诗眼.doc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
1.“形象”的内涵: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三种。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把握古代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
2.高考命题形式:对古代诗歌形象的考查,主要包括概括形象的特点、赏析诗歌中的形象、概括诗歌中的画面、赏析诗歌中的意境等。鉴赏古代诗歌形象题,一般为主观表述题,难度稍大。
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复习任务】
1.明确诗歌形象、人物形象的意义。
2.掌握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试题的答题技巧。
【备考策略】
一、知识储备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1.鉴赏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
诗人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往往会设置一个“代言人”,并借此来表达爱憎是非、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等,这个“代言人”即为抒情主人公。从这个角度讲,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就是诗人自己,是“诗化了的作者”。
鉴赏此类诗歌只有抓住抒情主人公的神态、动作、心理等特点,从背景切入,才能更好地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性格,进而把握诗歌的主旨。
2.鉴赏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在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因此,人物形象是我们阅读诗歌时必须把握的。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或剪影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塑造了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从容自适的渔父形象。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在儿子远游前为儿子缝补衣服、疼爱儿子的慈母形象。
鉴赏这类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为依据,以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的态度为角度进行。
3.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⑴傲视权贵、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
……
3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
【复习任务】
1.明确诗歌物象的意义。
2.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物象试题的答题技巧。
【备考策略】
一、知识储备
①物象的内涵:物象,是寄寓了诗人品格节操或思想情感的具有象征性的具体事物。即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通过这种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②大自然的万物,无论是山川大河,还是花鸟虫鱼,还是能表现人格情操的梅、兰、竹、菊,都是事物形象。
③古诗刻画物象的方法主要有:(1)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2)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④咏物诗常见的思想感情:
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二、技能储备
1.解题方法
①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事物的形象要通过相关诗句来表现,有时候要通过关键词语来突出,因此在分析时一定要结合相关内容来分析。
②要由表及里把物的含义挖掘出来。任何一篇诗作咏物本身不是目的,都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因此,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赏析的重点和难点。
③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
很多作品有着“较深”的时代背景,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物象后,还要结合相关背景作纵深的分析。
2.答题步骤
①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②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
……
考点十四 评价古代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
【复习任务】
1.把握评价古代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内涵。
2.把握评价古代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的命题特点及解题方法。
【备考策略】
一、知识储备
1.鉴赏古代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内涵: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地告诉读者自己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或生活理念等等(如苏轼《题西林壁》寓含的哲理,刘禹锡的《秋词》表达的志向等),不仅仅指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状态。这是它与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分野。
2.所谓“评价”,是指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评价。如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是否有有益的启示,在今天又什么现实意义,等等。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
3.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层面:
①态度:同情、褒赞、激赏;贬斥、厌恶、冷漠
②倾向性:人民性、封建性、民主性、专制性
③历史性:唯物史观、唯心史观
二、技能储备
1.解题方法:
评价古代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方法:
①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先把握诗歌的基调、思想内容。
②从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作品的旨趣。
③从作家的经历、追求、风格(豪放、婉约、沉郁……)等方面去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
2.常见设问方式
①……,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②诗人对XX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③这首诗体现了XX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3.解题要领
①分析评价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
②分析要细致。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泛泛而谈。第二,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第三,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起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分析是怎样表达的。
③归纳要全面。有的诗歌作者要表达情感不是单一的,要求我们在分析概括时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
④评价要恰当。要避免没有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想当然地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