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化常识
作者:不详 时间:2017/11/2 20:28:55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709
2、国子监:唐代主管教育的机构,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
3、知制诰:负责起草诏令的官职。
4、知越州:知:主持。做越州的知州。
5、退避三舍:舍,古时以三十里为一舍。
6、游记:杂记的一种,专记游历所见所感,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标志这一文类的独立成型。
7、王回深父:父,fǔ,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再如“渔父”。
8、书序:古代序文的一种,或由作者自己撰写,或出自他人之手,一般讲述书籍或文章写作的缘由和经过,或对书籍、文章内容加以补充、评论。书序的写作手法,或偏重议论,或偏重叙述,形式上较少束缚,作者可以自由的表达思想。
9、少牢:古代祭品,一猪一样。
10、二帝三王:古代儒者以唐尧、虞舜为二帝,以夏禹、商汤和周文、武三代之王为三王。
11、阳,之南面,河阳,指河的北岸;阴,之北面。
12、奏:是“进”的意思,奏议是古代臣吏进言、进谏和政论类文章的总称。奏、奏议、奏疏、奏状、奏札、对策、上书等皆可以归入奏议的范围。
13、中国:指中原地区。
14、执事:手下办事的人。这是旧时书信中的敬辞,不直接称呼对方,以示尊重。
15、太史公:指司马迁,曾任太史公令,故称其为太史公。
16、传状:古代人物传记大致包括传、行状、碑志等体裁。“传”肇始于司马迁《史记》中的史传。“状”,即:“行状”,原是在请人撰写墓志铭或上报史馆时提供的逝者生平资料后来演变为传记的一种,记录人物逸事逸闻的则称为“逸事状”。
17、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更是人类历史悠久的文化表现形式。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可以是自己生前写的,也可以是别人写的。墓志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通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序文,记叙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迹等称为“志”;后一部分是“铭”,多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碑文刻写好后放置于墓穴中。也叫墓志、墓铭、墓记。
18、碑文,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体裁有文,有铭,又有序。立于墓前,也叫墓碑或墓表。
19、祭文:是古人为祭奠去世的亲朋好友而写的文章,用来表达对亲友逝世的哀痛惋惜之情并祈请逝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自唐宋始,祭文成为一种极富抒情色彩的文体。
20、尚飨:古代祭文结语,意为希望死者灵魂来享用祭品。
21、皇考:指死去的父亲。死去的母亲称先妣。
22、郊:古代郊为祭天大典,皇帝多于此时对大臣加官以示恩宠。
23、烽火扬州路:“路”宋朝的省级区划单位。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