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230字。
古文化常识100道判断题第一集
古文化常识100道判断题第一集(共三集)
(一)学校与科举
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
(二)山川与地理
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
古文化常识100道判断题第二集
Llt32100
(四)政区与官职
31.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外交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的是礼部。( )
32.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官吏任免与考核的是吏部,主管军事的是兵部。( )
33.封邑是指古代君主把自己国土的某一块地方作为奖励赐给功臣,如淮阴侯韩信所在的淮阴就是刘邦赐给他的封邑。( )
34.成语“下车伊始”中的“下车”最初是借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官员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致仕”也有辞官或者退休的意思。( )
35.在唐代的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司法刑狱的是刑部,主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的是民部。( )
36.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的是户部。( )
37.在唐代,官员官服的颜色因官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高级官员一般是紫色或红色,有“大紫大红”“红得发紫”等说法,官阶低的一般是青色或黑色,
……
古文化常识100道判断题第三集
Llt32100
(七)礼仪与风俗
61.垂髫:借指三岁到九岁的儿童。总角:八岁到十四岁的少年。( )
62.及笄之年:古代把十五岁的女子称为及笄,所以及笄之年是指女子十五岁。在古代,女子十五岁成年,表示可以出嫁了。( )
63.而立之年:男子三十岁。不惑之年:男子四十岁。( )
64.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帝后之死曰崩,诸侯、太子之死曰薨,大夫之死曰卒,庶人之死曰不录。( )
65.“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妃嫔的召见、宠幸。( )
66.赐姓:古代天子给有功之臣赐予天子的姓氏以示褒宠。( )
67.冠族是指当地最有钱、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 )
68.象笏:用大象的脚趾甲做的笏。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可以做备忘记事。( )
69.古人成年取字,名和字使用有别,名供晚辈呼唤,字供长辈或平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