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技巧|开头结尾有套路,助你走高分捷径!

作者:佚名  时间:2018/6/4 11:33:2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632
  距离高考仅剩一周时间,除了昨天小笔为大家准备的作文“标题”技法,当然少不了今天的“开头结尾”套路技巧咯!赶紧学起来,涨分指日可待!
  【开头有套路】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写好作文的开头,对提升文章的档次、获取高分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让你的作文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开头就要出语不俗,扮靓凤头。作文开篇必须肩负起点题、领起下文、夺人眼球的重任!
  开好篇是有章可循的,即做到“明”“巧”“简”。而文章的开头方式确实是多种多样的,考生在考场上可以尝试以下几种: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如果考生平时不以文采华美见长,语言质朴平易,开头就尽量选择“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方法,用简明的语言,或交代写作缘由,或揭示全文主旨,或直接进入情节。
  2017年江苏卷高考作文,以“车”为话题,内容相对宽泛。精巧切入,往往是成功的关键。有一篇颇受专家赏识的满分作文《车头车头是关键》是这样开头的:
  民间有句夸奖领导的戏言: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细想想,这句俗语真的很有道理。本人当然不是借此呼唤“明君”或“清官”,而是承认此言实乃真理——至少是局部真理:领导与车头,的确很重要。开头便明确了文章的论述方向,单刀直入,迅速切入话题,入题自然而机智。
  再如2017年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人生如路,快上车吧》的开头:
  总有人说,人生如路,或宽广,或狭窄;或平坦,或崎岖;或一片荒芜,或满路风景。既然人生是一条通往未知旅途的路,那么承载我们走过漫漫人生路的,不过是那些各种各样的“人生之车”。
  文章以“人生之路与人生之车”的关系为由头快速切入,以个人的成长为线索纵向构思,写了自己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文笔轻松,思路清晰。
  这类开头简洁明快,直截了当,立意鲜明,阅卷老师读了这样的开头,就能立刻抓住文章的中心,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因此,他们特别欢迎这种入题迅速、开宗明义的开头!
  二、描写环境,渲染气氛
  这种开头方法多用于叙事类文体。作文开头,或描摹自然环境,或叙写社会背景,由此或引出人物事件,或推动情节发展,或烘托人物性格,或奠定情感基调,或渲染气氛……
  2017年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第一次给娘买车》开篇也是景物描写:
  北风如刀割,雪花似盐粒砸向大地。此时,我便想起了独居老家的娘,想起了娘的老寒腿,便迫不及待地给娘打电话。电话里传来了娘嗫嚅的声音:“我……想……买……辆车。”
  这个开头不仅运用了自然环境描写,还运用了人物语言描写。描写天气,暗示了行走不便的母亲对车的需求;描写语言则凸显了母亲既想要有辆车又不好意思对儿子张口的矛盾心理。这样细腻的描写,把读者一下子带进故事情节之中,且巧设悬念,让读者对故事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开篇还可以描绘社会环境,借以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主题。如2017年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车轮向前,心灵向慢》开头这样描写:
  上世纪80年代,交通运输工具不太发达,拖拉机也很少,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养有牲畜,尤以马牛羊居多。这不单是农村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重要的家庭成员。
  这是典型的社会环境描写,为我们真实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乡村以畜力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慢生活”的历史背景。尤其是最后一句,饱含深情,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那段有滋有味的“慢生活”的向往。
  三、妙用修辞,飞扬文采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开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段话运用反复、比拟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作者企盼春天的强烈感情。在考场作文的开头,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亦可扮靓凤头,吸引读者,令人一见倾心。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满分作文《小桥流水人家》是这样开篇的:
  潺潺的流水声经年累月地在村边飘起,水边的垂柳挑逗着春风,与春风合谋,不时在水面上画上几个圆圆的涟漪。顽皮的孩童摘下几朵油菜花从小桥中央抛下,流水将花瓣带向了远方,也带走了孩子们的目光,却留下了阵阵欢快的笑声……
  开篇所呈现出的是典型的水乡春景:流水、春风、垂柳、油菜花……有声有色,有比拟,有生动的叠词,极富画面感。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为考场作文增添了文采,装饰了门面,吸引了阅卷老师。但要注意的是,任何修辞手法都必须服从文章内容,不能变成一种套路,一种模式!
  四、引用化用,凝练厚重
  恰当引用名人名言、歌词戏曲、经典诗文开篇,不仅能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语言富有文采,彰显考生文化底蕴,而且可以借古人、名人之口表达自己的观点,一举多得。
  2017年山东卷高考满分作文《唯愿书香满人间》开头就引用了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的名句“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表达了对为读者奉上丰盛的精神大餐的书店的工作人员的深情赞美,同时也将读者一下子带入一种书香氤氲、趣味高雅、优美宁静的氛围中。
  以名言警句开篇,既提升文章品位,又能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广大考生的喜爱,很多同学都爱在文章开头展示一下自己丰厚的文化积淀。但是切记:形式与内容一定要有机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引用不能变成炫耀功底,卖弄才学!
  【结尾有技巧】
  “万事开头难”,议论文写作亦如此。文章的开头好比一出戏剧的序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阅卷老师的判分。然而,有了好的开头,却草草结尾,亦是败笔。
  一篇考场作文,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结尾,因为它是你最后一次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是留给阅卷者的最后一眼印象,更是你的考场作文中的最后的一道“风景”。那么,开了一个“凤头”,怎样写好一个“豹尾”呢?
  一、照应、呼应式
  大多数同学的语言较为平淡,不够出彩。这时如果想要得高分,可以通过对结尾进行设计,优化文章结构,以达到取胜考场的目的。
  (1)照应题目。在终篇之际,再次重述题旨,或发题旨之幽微,或立全篇之警策,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例如下面题为《慧眼识人》的文章的结尾:
  放下偏见与误解吧,学会欣赏,拥有一双识人慧眼,你会看到更美的人间。
  这样的结尾方式会让阅卷老师觉得该作者有着明确的论点及严密的论证,能够因此获得更高的分数。
  (2)呼应开头。在结束时,既概括全文内容,又同开头部分提出的论点相照应,从而突出了文章的论述中心,例如:
  【首】总之,我们要拿来……
  【尾】没有拿来,人不能成为新人,没有拿来,文艺不能成为新文艺。
  这样的结尾,不仅突出了中心,还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
  二、号召、呼吁式
  在结论部分的最后,用简洁有力、富有激情的语言,或发出号召,或提出希望,或展望美好前景,或表示作者的信心。例如:
  经典是温情时代赠予人们的瑰宝。我们应以经典为马,聆听清脆的铃声,走过多情人间。愿经典长存,莫使经典惹尘埃。(《莫让经典惹尘埃》)
  作者在结尾寄予希望,希望人们能够心中长存经典,进而表现文章主旨。
  三、引用名言式
  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作文章的结尾,达到“立片言而居要”。例如:
  如白岩松所说:“我未必能够唤醒他人,但我坚持不让自己沉睡。”(《理性评判,大方称赞》)
  寥寥数字,写出了作者对于理性判断的态度,同时深化了中心思想。运用该法应注意所引用的材料须与主题相关,为主题服务。
  四、设问抒情式
  或巧妙地设置问句,或直接抒发情感,这种结尾方式从写作角度来说,难度不大。多用设问能够引起读者思考,多直抒胸臆能够引人入胜,使文章的论点更清晰,情感表达更充沛。        
  例如:
  有谁,可以停下不停奔跑的脚步,重温如诗岁月?有谁,愿用自己专业的知识涵养日益枯竭的文化之泉,加厚文化的底蕴?
  不说了,要落泪了。(《莫让商业“矮”了文化》)
  运用这种结尾方式,语言要精练,抒情不能造作,排比不能太多,不然可能出现文体不明的问题。
  五、类比收束法
  结尾处,适当的用用类比的方法,就会像开头运用类比法一样,是可以获得理想效果的。当然,选择好“类体”是十分关键的!“类体”一定要美,要“亮”,而且又是自己能够“驾御”得好的。例如,在面对“个性”这一话题时,在结尾的时候,某考生就用这种方法为自己的作文添加上了无异于一双笑眯眯的大眼睛:
  于是,在盈盈月光下,我掬一捧最轻的;在灼灼红叶中,我拾一片最暖的;在萋萋芳草处,我摘一束最灿的,在漫漫人生中,我取一份最重的——个性。走在生命的路上,我愿用一颗不羁的心,采撷足够多的霞光,来造就一个朝晖四射的晨!
  需要告诫考生的是,运用这种方法结尾,“类体”不宜过多!辛弃疾说:“物无美恶,过则为灾。”王安石也说:“浓绿万株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两个或三个就足够了,渲染一下,热情一下,然后托出“本体”——本文的结论。
  ★小广告时间★
  想要“凤头豹尾”,也需要名言的添砖加瓦,我们为你准备了《1条胜万条,万能名言素材》。
  点击导航栏“抢分微课”-进入“微课”,即可试看、拥有此课程。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