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讲与练(30份)
- 资源简介:
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
专题01检索能力-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2表达能力-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3题型对点指导(论述类文本阅读)-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4题型对点指导(散文阅读)-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5题型对点指导(小说阅读)-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6题型对点指导(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7题型对点指导(实用类文本阅读)-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8题型对点指导(文言文阅读)-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9题型对点指导(古诗文鉴赏)-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0题型对点指导(语言文字运用)-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1题型对点指导(作文)-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2题型对点指导(任务驱动型作文)-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3论述类文本阅读(上)-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4论述类文本阅读(下)-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5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上)-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6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下)-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7实用类文本阅读(上)-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8实用类文本阅读(下)-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9小说阅读(上)-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20小说阅读(下)-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21散文阅读(上)-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22散文阅读(下)-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23文言文阅读(上)-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24文言文阅读(下)-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25古诗文阅读(上)-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26古诗文阅读(下)-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27成语运用-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28病句判断-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29表达得体-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30补写和推断-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概述
2018年全国《考试大纲》三点调整
《考试大纲》语文学科部分与2017年考试大纲几乎一样,只有三处措辞上有细微的调整。
一、哪些地方有变化?
1.关于能力层次要求
《2017年考试大纲》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归纳整合相关现象和问题。
《2018年考试大纲》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将“归纳整合”作为整体概念提出来,有强化的意味。
2.关于考试范围与要求
文学类文本
《2017年考试大纲》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018年考试大纲》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把“概念”变成“词语”,更符合文学类文本的特点。
3.关于写作
《2017年考试大纲》⑶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2018年考试大纲》⑶有文采
用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用词贴切”变成了“用语贴切”,对学生语言表达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一点,表述也更科学一点。
决定高考语文实质的两个条件
语文学科的性质、高考的环境任务
语文学科性质决定语文考查实质
检索•加工
检索:根据题目的指向,从文本中提取答案信息的过程;
加工:通过推断联想,使答案信息实现题目要求的过程。
检索主要体现语文的客观性、工具性;加工主要落实语文的主观性、人文性。
高考环境任务决定语文试题实质
高考试题无论何种形式,本质特征都必然为“答案信息”和“干扰信息”相交织。这是不以命题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无论解答何种题目,根本原则就是将交织在一起的两类信息——“答案信息”和“干扰信息”——分割,检索加工答案信息。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题目规制(预估)
序号 现代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表达写作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题目
类型 论述
材料
阅读 实用
文章
阅读 文学
作品
阅读 文言
文
阅读 古代
诗歌
阅读 名篇名句
默写 语言
运用
表达 写作
检索
为主 12 10 11 12 16 17 18
19
兼顾检索加工 3 4
5 6 7
8 9 13 14 15 20 21
加工
为主 22
注:红字为选择题
高考答题应具备的态度
自觉意识——精明阅读
“归纳”是阅读的基本思维方式;“检索聚焦”是顺应考试实际,对“归纳”的明确和强调。
分割两类信息,是生活中不自觉的常态;“检索加工”体现着这种生活常态的“自觉意识”。
据题精答——阅读自觉意识
根据题目,精明解答
①所有阅读材料都由答案信息和干扰信息构成;
②答案信息是答案依据,干扰信息为保证区分;
……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题目规制(预估)
序号 现代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表达写作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题目
类型 论述
材料
阅读 实用
文章
阅读 文学
作品
阅读 文言
文
阅读 古代
诗歌
阅读 名篇名句
默写 语言
运用
表达 写作
检索
为主 12 10 11 12 16 17 18
19
兼顾检索加工 3 4
5 6 7
8 9 13 14 15 20 21
加工
为主 22
2018年考试大纲微调,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不过加大了阅读量,对考生可能的冲击和影响如下。
1.阅读量增加,对快速阅读、加工整合信息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阅读能力强的考生将会受益。
2.作文要求快速审题、构思、写作。(阅读量增大,留给作文的时间会相对减少)
3.不能完卷的考生可能会增加,分差较以往加大,总体区分度会比以前显著。
4.备考计划调整,考生复习任务加重(大阅读以前只选择一种文本)。
5.必须调整复习策略。
答题策略
纵观近几年高考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精确性、整合信息的周密性和把握文意的准确性、时效性,是对考生理性思维素养和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
试卷第一道大题就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相对来说是最简单的。一般是三道单项选择题。分值为9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般可以选用对照分析法,就是原文与选项对照,选项与选项对照。主要涉及信息提取。
目前高考语文卷对一般论述类文本的阅读的考查形式为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实际上是要求考生不仅要有很强的信息筛选和比对能力,还必须具备对核心概念的辨别能力和文本的结构意识。
抓住文本重要信息,提高对核心概念的辨别能力
考纲对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要求主要是考查“理解B和分析综合C”两种能力,对“理解”的考查形式主要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的含义,文中重要概念是指能体现文章主旨的概念,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 含义在试题中常表述为:“关于……的表述正确或不正确 的一项是”。
论述类文本贵在把所论问题一步一步说清楚,所以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文章思路的把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其实也是阅读的最 基本和最根本的方法。因为“文章的思路”是阅读的纲。
“纲举”则“目张”,思路把握住了,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也正基于
……
重要语句的补写,一直是高考的必考题型,分值在5分和6分之间。2018年估计会延续此类题型。
如果空缺在句首,说明它可能是语段的起始句,起总领作用,应围绕总结性、提要性的内容组织答案。如果空缺在语段中间,说明它可能是过渡句、衔接句,起承上启下、递进延展的作用,所拟写句子应与上文或下文有紧密关联,需要兼顾,不能顾此失彼。如果空缺在语段末尾,说明它可能是个总结句,是对该句或整个语段内容的高度概括。要求所拟写句子要具有高度概括性,需要顾及整个语段,有时要与总领句照应。此外,如果空缺后面有个例子,所拟写句子就需要对所举例子予以总结、概括。
补句的命题规律
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
2. 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
3. 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4. 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
补写句子的主要类型
从位置上看
开头:引领句
中间:过渡句、照应句、仿写句、
结尾:总结句
补写句子的类型及作用
1.总起句(记叙类语段就为叙述的主体(对象);说明语段为被说明的事物及其主要特征;议论的话题、中心看法 )
2.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小结前文,启示下文要讲的内容。)
3.照应句(前面提出的问题,后文有所着落;后面出现的情节,前文有所交代,前后照应,和谐统一)
4.仿写句(与上文或者下文的某个句子句式相同、内容能衔接 )
5.总结句(概括本段中心的作用)
解题步骤及方法
1.审清题干,明确要求及限制。
2.整体感知,把握语段的话题、对象或中心、观点。
3.分清层次及结构,确定补写句子的类型。
4.重点勾画,找到提示信息:暗示性词句(关联词、代词等),标点符号(特别是冒号、分号、问号)。
5.组词造句:根据找到的提示信息,揣摩上下文遣词造句的规律写出句子。
6.检验:文从字顺,语义贯通,逻辑严密,不超字数。
有效的答题技巧
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
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
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
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 案。
抓住前后照应的暗示。在语段中,常常会出现内容上总分或分总的照应;关键词“即使、不仅、之所以、不是……”分别与“也、而且、是因为、而是……”相照应;代词指代对象出现在前,代词指代句出现在后,二者之间也有照应的暗示。抓住了这些暗示信息,所拟写句子的句序、句式甚至用词大致就可以确定下来。
最新模拟试题
(湖南省益阳市2018届高三四月调研考试)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