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命题重大改革!是为了迎接新高考改革
作者:佚名 时间:2019/9/16 14:36:25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171
今年数学为今后10年命题风向标
No.1 突出重点,灵活考查数学本质
2019年的数学试题贯彻落实高考评价体系学科化的具体要求,突出学科素养导向,将理性思维作为重点目标,将基础性和创新性作为重点要求,以数学基础知识为载体,重点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固本强基,夯实发展基础。试卷注重对高中基础内容的全面考查,集合、复数、常用逻辑用语、线性规划、平面向量、算法、二项式定理、排列组合等内容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得到有效考查。在此基础上,试卷强调对主干内容的重点考查,体现全面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考查要求。在解答题中重点考查函数、导数、三角函数、概率统计、数列、立体几何、直线与圆锥曲线等主干内容。稳中有变,助力破解应试教育。2019年的数学试卷,在整体设计上保持平稳,包括考查内容的布局、题型的设计、难度和区分度的把控等。试题的排列顺序依然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对主观题的布局进行动态调整,考查考生灵活应变的能力和主动调整适应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学习掌握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同时有助于破解僵化的应试教育。
No.2 今年与往年相比主要体现以下变化新题型
1.设置组合型选择题,为实现设置多选题过渡。全国卷第11题、卷第12题均出现组合型选择题,接轨新高考多选题。2.新增双空填空题。全国卷第16题填空题设置两个空,试题难度增大,思维量加大。
新考法
1.概率统计,爆“冷”压轴解答题中,一改导数题为解答题压轴题的地位,全国卷第21题首次出现概率统计与数列交汇的试题,综合考查分布列与数列知识,为方案的合理性提供支持,体现知识的融合。
2.选考题考查内容调整全国卷和卷第23题打破常规,把绝对值不等式的求解问题改为利用综合法或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3.素材创新,渗透德智体美劳等五育
(1) 全国卷第4题以著名的雕塑“断臂维纳斯”为例,探讨人体黄金分割之美,卷第16题融入金石文化,将美育教育融入数学教育;
(2) 全国卷第13题以高铁发展成果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第4题结合“嫦娥四号”反映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体现对德育的渗透和引导,将数学与物理知识结合,体现不同学科间的联系;
(3) 全国卷第15题引入篮球运动研究获胜概率,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体现体育教育的要求;
(4) 全国卷第16题是以学生到工厂劳动实践,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模型为素材命制的立体几何试题,突出数学学科特色,引导学生关注劳动,体现了劳动教育的要求。
语文成为“大杀器”“拉分王”
今后的高考语文阅读题量会持续增加,锻炼阅读速度、提升反应能力迫在眉睫!高考语文阅读题的选文范围,将会远远超出高中教材和一般高中生的认知范围。难度、深度、广度,全面向学术级、经典级看齐!只看《读者》和四大名著,别说高考语文,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变化:新考点全国卷考查对“引号”不同意义的理解与辨析。新题型理由探究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新增理由探究题。全国卷、全国卷主观题考查探究某一观点或现象的原因。
新要求
1.语言文字运用
(1) 词语辨析考查范围扩大。一改往年只考查成语(辨析或选用),变为考查实词(双音节、三音节)、短语、成语,而且都是常见、常用的词语。考查位置改变。全国卷在病句题中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
(2) 补写句子渗透逻辑推断能力。三套全国卷的第20题都采用了往年常考题型——补写句子,但不同的是,三道试题都选择了生物科普类材料。要拟写出正确答案,除了要考虑前后语意连贯、内容贴切外,还要深谙其中的科学原理,这类题型凸显了对考生逻辑推断能力的考查。
(3) 新闻压缩旧题型重新包装。三套全国卷的第21题都考查了对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三道试题都选取真实新闻报道。试题要求提取关键信息,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2.文言文阅读材料来源更靠前。
选取了“二十四史”中成书最早的《史记》,且都是考生熟知的历史人物,体现了对教材知识的迁移。
3.论述类文本阅读渗透课标“学习任务群”思想。全国卷第3题的C项,考查了文本内容与课外说法的相通性。
4.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材范围扩大。全国卷选择了科普说明文文段。
5.文学类文本阅读渗透整本书阅读要求。全国卷的第9题,从鲁迅整本书的角度,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6.写作应用文体全面呈现。全国卷和全国卷考查了演讲稿、书信、观后感,把应用文的写作作为考查的一个方面。
高考语文难在哪?仔细看过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卷II、卷III后不难发现,所谓的“难”集中在这3个方面:
1. 阅读能力差=做不完“题目太多、字数太多根本做不完!”让很多考生叫惨连天。他们正是温儒敏教授口中说的“15%的人”。看今年的高考试卷,乍一看满满都是文字!去年说的“高考变革”已经实现,所有题目都在默默考查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能力。阅读不行卷子根本做不完。
2. 凸显应用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全面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逻辑思辨、审美鉴赏、探究创新、语言表达等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凸显应用性考查要求,引导考生重视实践,学以致用。强化选材的实践应用导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试题重点选择既能体现语文学科特色,又与国家发展、科技进步、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素材,引导考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全国卷中,材料广泛涉及港珠澳大桥、“一带一路”、“嫦娥四号”等国家发展热点,世乒赛、冬奥会等体育热点,传统音乐、中国书画等文化热点,压力与肥胖、生物酶与饮酒等生活热点。这种选材设计,有助于引导考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理解语文、应用语文,在应用语文中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强化写作的实际应用导向,适应现实生活需求。写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高考语文的重要考查内容。2019年全国卷作文试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都明确规定考生必须采用演讲稿、书信、观后感及慰问信等特定的实用性文体。这些实用性文体与考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也更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全国卷作文试题“画里话外,师生情长”虽未明确规定文体,但漫画材料直接取材于每个考生都深有感触的场景,有助于激发考生写作热情,抒发真实情感。3套试卷的作文试题对中学写作教学释放出强烈信号:写作要立足实际生活需求,强调实际应用,避免言之无物、大而无当。强化信息处理的实用能力,对接社会发展要求。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高考语文加大了对考生实用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力度。全国、、卷均在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及文言文阅读部分专门设题,重点考查考生面对不同问题情境时的信息处理能力。不管是面对文学审美还是实用求知,不管是对材料进行信息筛选还是逻辑推理,都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求密切相关。全国、、卷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第21题统一创新题型,要求考生对一则真实新闻报道进行关键信息提炼。这一创新题型引导考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信息的获取、筛选、提炼和表达,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信息处理能力的实用导向。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