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考点23: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7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9/12 7:48:2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1320字。
  所谓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描绘的内容,把握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分析其深层内涵及社会意义;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对作者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的态度进行评价,包括对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
  综观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卷可知,高考对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查,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古代诗歌内容、主旨的评价,如2018年高考天津卷第14题的第(3)小题;二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评价,如2019年高考天津卷第18题第(3)小题;三是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如2019年高考江苏卷第13题。
  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形式主要有:1.判断式。如诗(词)中的某词(某句、某联)表达(蕴含、寄托)了什么思想感情等。2.分析式。即在明确诗歌的感情特点的前提下,要求考生结合诗歌中的形象或表达技巧进行分析。3.评价式。就是要求考生针对某人对某诗(词)的评价进行分析评判。
  考生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时,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含意,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善于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揣摩思考,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在鉴赏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考生须注意理解要全面,评价要全面、准确、客观,不要犯片面性或绝对化的错误。预计2020年浙江高考对该部分的考查会有所加强,考生应引起重视。
  考向一诗歌的思想感情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
  【清】吴兰修
  园绿万重,月不下地,夜凉独起,冰心悄然。惜无闲人同踏深翠也。辄倚横竹写之。时甲戌七月十三夜
  绿翦一窗烟,夜漏知何许?碧月濛濛不到门,竹露听如雨。
  独自出篱根,树影拖鞋去。一点萤灯隔水青,蛩作秋僧语。
  前人评价本词蕴含的情感是“孤独而不哀伤”,请结合全词的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词中通过主人公的行踪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令人神往的秋夜园林图:主人公夜半醒来,看到窗外绿雾如烟,皓月当空,听到露滴之声,于是披衣走到庭院之中,看到斑驳的树影、闪烁的萤火虫,听到犹如秋夜孤灯下僧人诵读经文之语的蟋蟀的叫声。整个画面清新明丽,似淡而浓,虽然表现了主人公孤单的处境,但孤寂之中透露出来的是主人公恬适宁静的心境,表达的是主人公在这宁静之中得到的愉悦之情,所以说词中的情感是“孤独而不哀伤”。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本题明确了词的情感特点是“孤独而不哀伤”,而整首词都是写景,通过作者描绘的景物传达情感,因而分析景物特点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根据词中的“烟”“夜漏”“碧月”“竹露”“树影”“萤灯”等意象,可以概括出词中描写的“清新明丽,似淡而浓”的景物特点,然后抓住词中的“独自”这一传达情感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知道主人公孤单的处境,但孤寂之中透露出来的是主人公恬适宁静的心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
  谢逸
  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
  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脍落霜刀红缕细,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
  围绕“渔事”,词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简要分析。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