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写作之核心概念阐释法

作者:陈金玉  时间:2023/8/21 16:40:1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75

高考议论文写作之核心概念阐释法
  陈金玉
  高中议论文写作对学生的逻辑思 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想使作文更显 “ 深刻 ” ,概念阐释法是较为好用的方法之一。我们选用以下作文题进行具体分析:
  作文题目
  01【2023年湖北高一名校3月联考】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 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
  开年大剧《狂飙》的热播竟然意外带火了《孙子兵法》。短短十几天,这本“诸子百 家”的兵家代表作火爆全网。不少网友表示,这部兵书包含着为人处世的大智慧,教我们如何思考、运用远谋和胆识,处理好当下的困境。
  不只是《孙子兵法》的军事谋略,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都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着光芒。复兴中学校园文学社将组织主题为“读诸子百家,启智慧人生”的读书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经历,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材料要求考生结合自己读诸子百家作品的阅读体验与生活经历,来展现诸子智慧对生活与人生的现实指导意义。诸子百家作品中究竟有哪些人生智慧呢?需要学生加以概括和提炼,并进行深入阐释,谈自身启发。我们来看下面这个语段:
  读儒家,修身明德,心诚意正,为人生路垒起道德的阶梯。儒家经过千百年的沉淀,“仁义礼智信”的光辉闪耀至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珍惜时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安贫乐道,“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踏实勤恳,“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正直清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赤子之心......这些都是儒家的宝藏。
  通过关键词的概括和提炼,该生将所读儒家经典从只言片语凝练成人生智慧,“珍惜时光”的智慧、“安贫乐道”的智慧、“踏实勤恳”“正直清明”......多个排比的句式和关键词的呈现,建立了儒家经典与人生智慧的联系,言简意赅,破题入题。
  提炼出核心关键词,接下来就需要对其概念和内涵进行深入阐释,展开论证的过程。我们可以采用这样一些方法对核心概念就行深入阐释:
  01比较阐释法
  通过对与之相近或相反概念的引入,比较阐释概念间的不同,先否定,再肯定,阐释概念内涵。一般句式:“...不是...,而是...”
  语段1: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中学会安贫乐道。“安贫”并不意味着甘于贫困,不知奋进。相反,“安贫”意味着即便在处境艰难的情况下,人能保有自己的操守,不改变其志向。
  语段2:读兵家,我们细读其“敢”。“敢”不是鲁莽轻慢,也不是盲目自大,而是《孙子兵法》中反复提及的有勇有谋、敢作敢为。只有运用好胆识与胆谋,让“敢”成为生活中的大智慧,才能使自身勇往直前。
  02引用阐释法
  引用名言警句,通过我们熟知的道理,让核心概念的内涵呈现不言而喻的效果。
  语段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读儒家文章而能明“克己”,“克己”方才有实现智慧人生之可能。从“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泰而不骄”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儒家思想都在为我们阐述一个道理——克己,遏制内心私欲,严于律己。
  语段2:读道家,我们可以细读其“随”。如果说儒家、兵家是精神上的兴奋剂,那毫无疑问,道家就是心灵上的一剂良药。我们可读“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的随和,也可读“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随意,更可读“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随心。
  03举例阐释法
  把典型事例和核心概念结合起来,在列举事例时要扣住材料的重心。
  集儒家之智,筑民心之基。“君舟民水”,人心向背是一个政权的根本所在。君不见,抗日时期“半条被子”的故事广为传颂;君不见,建设时期土地改革的号角震天动地;君定知,习总书记探访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好河山......儒家仁政的核心就在于关注民心,坚定人民的立场。
  04譬喻阐释法
  在阐释概念时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使语言更具有表现力。例如下面语段中以“浪漫的外衣”来比喻身处逆境的自我消解与转化,生动形象地阐释了“端正本心”的重要意义。
  我追随庄子,正因为他能处逆境而不改色,在淡泊中端正着自己的本心。与现代青年流行的“摆烂”“躺平”不同的是,庄子善于逆境的消解与转化。他没有欣喜若狂,也没有怒火中烧,始终以一颗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给理性赋予浪漫的外衣。我们在遇到挫折时,何尝不学庄子,静下心来,养精蓄锐,休养生息,为的是下一次更有力的冲锋。
  05拆字阐释法
  就是将核心概念拆分成具体的字或词进行分解式阐释,能够实现在分解中透彻理解,在理解中整合提炼。如下面语段中对“仁”和“兼爱”的拆字解读:
  儒家倡社会之“仁”,即人人以德服人,建立和谐之社会。墨家唱社会之“兼爱”即“爱”施于大众,人人平等,兼受“爱”之滋润。兵家之兵法给予谋略,让人人自如于社会之漩涡;法家倡规矩法度之社会,让人人有为有守地生活于社会中。
  以上的各种方法都较为容易掌握,且十分实用,稍加训练学生便能得心应手,在作文中运用的游刃有余。
  且看下面这段文字对“简朴”的阐释,就显得十分出众。
  简朴,不只是衣食住行上的简单,不只是对铺张浪费的规避,更是一种耐得住朴素,忍得了朴实的品格。可赞,毛泽东与群众们同一同食,从不因为身份相异而“特立独行”;可颂,雷锋一双袜子补丁套补丁,仍阻挡不了“好事做了一火车”的步履;可歌,袁隆平愿做“泥腿子”,穿梭稻田间,洗濯发白的衬衫在风里翻飞......简朴,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态度。生当似潮起,终当如鲸落,拾简朴之贝,品鉴智慧人生。
  当我们在整个语段中综合运用比较阐释法、举例阐释法、譬喻阐释法等多种阐释方法,使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就能实现文采和思辨的统一。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