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常考说明文、议论文知识,一文搞定!
说明文
01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定义: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语言标志:常以时间性词语为标志,如年月、时代、朝代等。
空间顺序
定义:按照事物的空间结构,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等。
语言标志:常会出现方位词,如前后、内外、上下、远近、东南西北等。
逻辑顺序
定义: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来安排说明顺序。
语言标志:如首先……其次……再次……最后……;因为……所以……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形式:①由现象到本质。②由整体到局部。③由概括到具体。④由现象到原因。⑤由原因到结果。⑥由浅入深。⑦由表及里。⑧由此及彼。
注:一篇说明文,一般以一种说明顺序为主,同时可能兼用其他说明顺序。
02
说明文的结构
总分式
“总—分”:先总体地概括,再分说,结尾没有总结性的语言。
“总—分—总”:先总体地概括,再具体来说,最后再总结。
“分—总”:先分说,再总体概括。
递进式
事理说明文多采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多用于逻辑顺序的说明文。
并列式
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结构。多用于空间顺序的说明文。
承接式
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多用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
03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生动形象、平易朴实
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炼,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议论文
01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
基本结构形式
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议论文的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结构”;二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结构”。
纵式结构
层进式:采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的论证方式,从而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地把道理说深说透。
横式结构
总分式:文章往往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
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
对照式:对照式论述中把两种性质相反的事物(或一正一反的两种意思)加以对照,或用一种事物来烘托另一种事物,以见其是非美丑,这种构成层次之间的意义关系,就是“对照式”。
02
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理论铺垫—实例分析—得出结论
03
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准确性、严密性
特点: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③判断和推理严密,逻辑性强o作用:从逻辑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性、严密性;从说理角度分析其概括性、简洁性。
生动性、形象性
特点:恰当使用修辞手法和特殊句式。
作用: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形象性、生动性及其所表现出的感情色彩。
鲜明性
表述明确,态度明确,爱憎分明。
概括性
议论文的事实叙述需简明扼要,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