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图片背后的故事

作者: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中学 梁龙开 许来枫  时间:2005/11/3 6:56:0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756
  苏教版教材第二单元第三板块“历史话外音”,编者选择了四幅新闻摄影图片作为学习材料,体现了全新的编写理念。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新闻摄影图片把记者深邃的思想诉诸强烈的视觉冲击,有语言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无处不在,能解读图片,了解其思想内涵本身也是一种语文能力。但是怎样才能真正解读这些新闻摄影图片,读出图片背后的故事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读。
  首先,要了解图片拍摄的背景,可以抓住图片相关的背景解说文字,迅速地定位鉴赏方向,把握摄影者的情感倾向。如本课六幅图片,都有相应的背景介绍文字。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简短的文字,从整体上感知图片: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从而快速明确这些图片的“叙事内容”和感情基调。
  其次,我们要抓住图片最具震撼力的细节,认真解读,用心体悟。逐层深入地解读图片,分出图片的主体部分和背景部分,认真研读每一处细节,并力争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本课而言,第一组图一要抓住受伤儿童的哭号,背景是炸毁的火车站,特定的场景下寻常的哭声就有了不寻常的意义。图二,抓住机场的拐杖,这恰恰是背景表现出来的,军人的拐杖就烙上了战争的印记。图三注意士兵一手抱着儿子,一手握住枪,以及两人悲痛的表情。孩子和枪,多么强烈的对比啊,只有战争才会让这两者同时出现在一位父亲温暖的臂弯里。图四看到那个孩子没有恐惧地从尸体旁走过。午后的阳光,宁静的小路,并排的尸体,平静的小脸,谁都能感受出孩子的心啊。第二组,图一,抓住每个人脸上的笑容。图二注意主体是盛装的妇女脸上灿烂的笑容,左上还有几位军人在注视着她们。军人赋予了这笑容“胜利”的内涵。
  再次,应该善于从细节中提出问题,展开联想想象,把图片细节串起来,读出图片背后的故事,把握摄影者的创作意图。第一组图片中,图一,这个受伤儿童,身边怎么没有个人,他的父母亲人呢?记者可以把炸毁的车站拍下来,为什么却选择一个小孩在这个场景中呢?图二,注意空旷的机场上横着的拐杖,想象他出征时应该迈着军人的步伐的,归来则与之形成鲜明对照,这不正是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痛吗?图三,注意孩子的哭泣和父亲的悲痛表情,这以后他们也许天各一方,父亲不知道还能否活着回来再抱一抱可爱的儿子。图四,提示中,特别写明时间是“宁静的中午”,这个孩子走在遍布尸体的营地路上,为什么见到堆积的尸体而不惊恐?是他已经见的太多,还是他已经麻木?集中营里的童年会给他的一生留下怎样的创伤?
  通过上述三步逐层解读,我们基本上可以把握第一组四幅图片中,摄影者捕捉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表现的主题是战争的灾难。第二组图片中,摄影者通过人群场面表现了欢庆胜利的主题。在这三个步骤中,以认真研读图片说明为基础,重点捕捉图片的细节,读出图片背后的故事,把握摄影创作意图。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