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文言文专题练习(西湖七月半)
作者:长沙雅礼中学 晓琳 时间:2006/2/9 21:36:1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6690
西 湖 七 月 半 张 岱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还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张岱《陶庵梦忆》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灯火优傒,声光相乱, 相:互相。
B、竹肉相发 肉:肌肉,指竹子的内部。
C、邀月同坐 坐:坐下,坐着。
D、赶入胜会 胜:盛大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C、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拉与同坐 日与弟子角,无不胜
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人声鼓吹,如沸如撼 B、一一簇拥而去
C、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D、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4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以冷眼旁观的姿态,刻画了七月半赏月的三教九流,将人分成五类。
B、二段紧承第一段,描写俗人们赏月已毕,匆匆回家的场面,讥笑他们看月只是凑热闹、图虚名、附庸风雅。
C、末段写作者独自赏月,陶醉于明月之下的自然风光里,与俗人们的情态形成鲜明的对比。
D、本文属记叙文。文章的主旨不在于描绘西湖美丽的湖光山色,而在于描摹世态风情,寄托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9分)
(1)还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
译文:-----------------------------------------------------------。
(2) 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
译文:-----------------------------------------------------------。
(3)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译文:-----------------------------------------------------------。
参考答案
1、B肉指歌喉
2.C.A都是连词,却。B 代词,他们。C介词,用;连词,相当于而。D连词,和,跟,同。
3.B.A、鼓吹: 古:器乐合奏的声音;今:大力宣扬,努力提倡;吹嘘。 B、簇拥:很多人团团围着。C、苍凉,古:幽凉;今:凄凉。 D、拍人:古:扑面而来;今:拍打人。
4、C.吾辈(作者和他的朋友)与志趣相同者一同赏月。
5、见译文。
参考译文:
西湖的七月半,没有什么可看的,只可以看看七月半的人。
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五类来看。其中一类,坐在有楼饰的游船上,吹箫击鼓,带着高冠,穿着漂亮整齐的衣服,灯火明亮,优伶、仆从相随,乐声与灯光相错杂,名为看月而事实上并未看见月亮的人,我就看看他们。一类,也坐在游船上,船上也有楼饰,带着有名的美人和贤淑有才的女子,还带着娈童,嘻笑中夹着打趣的啼哭,在船台上团团而坐,左盼右顾,置身月下而事实上并不看月的人,我就看看他们。一类,也坐着船,也有音乐和歌声,跟著名妓女、清闲僧人一起,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箫笛、琴瑟之乐轻柔细缓,丝竹声与歌声相互生发,也置身月下,也看月,而又希望别人看他们看月,这样的人,我就看看他们。又一类,不坐船不乘车,不穿上衣不带头巾,喝足了酒吃饱了饭,叫上三五个人,成群结队地挤入人丛,在昭庆寺、断桥一带高声乱嚷喧闹,假装发酒疯,唱不成腔调的歌曲,月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而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看见的人,我就看看他们。还有一类,乘着小船,船上挂着细而薄的帏幔,茶几洁净,茶炉温热,茶铛很快地把水烧开,白色瓷碗轻轻地传递,约了好友美女,请月亮和他们同坐,有的隐藏在树荫之下,有的去里湖逃避喧闹,尽管在看月,而人们看不到他们看月的样子,他们自己也不刻意看月,这样的人,我就看看他们。
杭州人游西湖,上午十点左右出门,下午六点左右回来,如怨仇似地躲避月亮。这天晚上爱虚名,一群群人争相出城,多赏把守城门的士卒一些小费,轿夫高举火把,在岸上列队等候。一上船,就催促船家迅速把船划到断桥,赶去参加盛会。因此二鼓以前人声和鼓乐声恰似水波涌腾、大地震荡,又犹如梦魇和呓语,周围的人们既听不到别人的说话声,又无法让别人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大船小舟一起靠岸,什么也看不见,只看到船篙与船篙相撞,船与船相碰,肩膀与肩膀相摩擦,脸和脸相对而已。
一会儿兴致尽了,官府宴席已散,由衙役吆喝开道而去。轿夫招呼船上的人,以关城门来恐吓游人,使他们早归,灯笼和火把象一行行星星,一一簇拥着回去。岸上的人也一批批急赴城门,人群慢慢稀少,不久就全部散去了。这时,我们才把船靠近湖岸。断桥边的石磴也才凉下来,大家坐在上面,招呼客人开怀畅饮。
此时月亮仿佛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原来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树荫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这批人去和他们打招呼,拉来同席而坐。风雅的朋友来了,出名的妓女也来了,杯筷安置,歌乐齐发……直到月色灰白清凉,东方即将破晓,客人刚刚散去。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