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学生娱乐买单?

作者:不详  时间:2006/5/4 20:27:4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43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教育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都说我们的事业万古长青,关系到祖国后代是否后继有人,关系到祖国的千秋大业,关系到民族的生死存亡。但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想到学生了吗?
  社会没有想到。主要标志是(一)以利益至上,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向中小学生出售的玩具图书不是暴力就是色情,如最近川大附近红瓦寺街某中学出卖的橡胶仿真性玩具 ,因为学生有好奇心,他们抓住学生的这种心态来赚钱,真是想绝了!电玩厅门口、网吧门前大多竖着招牌:“未成年人禁入”,而实际上,这类“儿童不宜”纯属蒙人,去里边看看,那里未成年人多着呢!(二)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节假日里社会提供给孩子们游玩的场地,少得如此的可怜——科技馆和博物馆(那里的陈设更新换代速度极慢)、免费公园、青少年活动中心(里边的设施有限,且多为组班补习性质的),除此之外,似乎再也没有别地可寻。社区也没有构成一个互补的玩乐资源,只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成。能让孩子们放开胆子到屋外游玩的地点,则对不起,拿钱来,不然,门票(通行证)不给!(三)在百般无奈之下,孩子只好仿效大人,玩一些成熟的带赌搏性质的游戏:台球(当然要付费)、扑克(输了要付钱)、甚至麻将,他们大人般地沉湎在这样的游戏里,不知天色将晓,不知光阴已逝,他们似懂非懂地品味着游戏带来的刺激,不明就里地品尝着游戏中的竞争。于是,他们世故非常。
  学校没想到。一是制订的规章制度缺少人性,除了冷冰冰,就是硬梆梆。什么“十不准”,什么“六不要”,学生的任务,就是除了执行“这些法律”之外,不能有二话!一旦违反,制度约束、制度处置!大人想当然地制订的东西,而且有的学校是一成不变的,却要不断处于变化中的活泼的孩子执行——死性的制度规定,孩子不得在下课期间在走廊内乱跑和追逐,不准跑步就餐,吃饭时不准有声音(美其名曰:吃饭课!吃饭居然也能成为课,这课的涵盖面真是广大呵)……二是学校为了百年不变的升学率,紧紧抓住学生的手和心,补课(当然其中不否认抓经济的因素)、作业、早起晚睡(上海初中生作业基本要做到晚11点!),睡眠严重不足,白天又是超强度脑力劳动,花一样的学生,天天承受着风雨的侵蚀,能不早凋吗?三是学校为应付上级名目繁多的检查,明目张胆教育学生配合学校撒谎:没有设置的课程要说设置,没有搞的活动要说有过,没有优惠过的政策偏说已经优惠,……如此潜移默化、长期熏陶,学生的诚信日益丧失,学生的道德逐渐沦丧,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还会“诚实守信”吗?
  教师没有想到。一是成为学校的帮手。学校的所有行为,都要通过教师去执行。尽管其中有不少无奈成分,但是,教师毕竟充当了凶手。撒谎、冷漠、重负,哪一样不是老师闭着眼睛布置下去的?二是教育方法的粗暴。有的老师,因为自己心情不好,心理欠佳,便将它们转移到学生身上,动辄对学生非打即骂,拉拉扯扯是常事,出言不逊是怪常现象。“你脑筋有问题吗?这样的东西都不懂?”“你怎么这么笨?教了多少次了还会错?”“你这个人是教不好的,无药可救!”对学生的绝望天天挂在口头上,对个别学生的打击时时涌现在脑子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理所当然在他那里要碰壁。三是把学生压在最底层。教学质量如何体现?最终还是要靠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争气点成绩闪亮些,教师脸上有光——谁说军功章里没有我的一半呢?学生要是发挥不好或者本来基础就不行,教师情绪低落,有的甚至对着学生大发雷霆,大骂一通,思想上背上沉重的包袱。
  教育行政部门没有想到。之所以把最顶头的放到结尾处,是因为,一切根源皆在于此。例如,教育部规定的《新课程大纲》要求小学三年级学生尝试写作文。这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下面的执行缺少具体指导,于是,有一教师在傍晚给学生出一题目《我的家乡》,要求学生晚上回家完成。且不说题目之大让十来岁的孩子无从审题,也无从着手,只说文章,小学三年级,不可能教过体裁之类的理性知识,他们用什么体裁呢?他们选择了素材,又怎样将这些素材串成一篇可供阅读的文章呢?于是,孩子问父母,父母对他的最大帮助,就是说一句,孩子记一句,这一方面助长孩子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让他们产生了作文畏难情绪,乃至作文恐惧症,“言为心声”,心里无话,这作文,能写好吗?怪不得,学生在作文中造假频频出现,喊一些高而空的口号来蒙骗老师!我们为什么不从学生角度入手,让他们“我手写我口”?况且,一级又一级的规定,剥夺了孩子们的玩耍时间,生活世界的偏狭阻止了他们把眼光投向宽阔的天地,阻止了他们有成群的玩伴活泼自由的天性;成才之心的急切挤占了他们自由阅读的时间,作为语言符号的文本离学生愈来愈远。阅读成了食之无味、啃之磕牙的鸡骨头、冷馒头;还有迅猛发展的网络虚拟世界,那里可以率性而为的优势极大地激发着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喜欢留恋在那里,逗玩在虚拟天地,有了不满可以发泄,有了话语可以倾诉,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过度的沉溺误导他们把现实世界也当成了网络世界,以致无法正确处理发生在身边的事!
  多想想孩子吧!人们!有人提出要跪下来跟孩子说话,我不希望大人下跪,我只要求高高在上的大人们能弯下身子就成。这个小小的愿望,不知能否实现?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