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综合题错项设置的几种方式

作者:不详  时间:2006/6/16 20:31:1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198

  文言文综合分析题对考生的要求是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中的信息能够准确提取,能够正确推断、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以达到对整篇文言文深层解读的目的。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该考点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放在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一题考查,试题设置四个选项,每个选项各自阐述或解析、评价某一个方面,要求“选是”或“选非”。解答这类试题,需要着眼全文逐项分析。命题者常常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的变化上做文章,有时为了增加试题的隐蔽性和迷惑性,也会加入一些干扰因素。错误选项的设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张冠李戴,把本来不是甲的语言行为转换到甲身上去
  例1(2005年山东卷,14题C项)高傅占曾向作者谈起吴翁、焦翁,二翁均能施舍助人。周维城同样也能施舍助人,只是与年长的吴翁、焦翁相比,尚有些不如。
  分析 “只是与年长的吴翁、焦翁相比,尚有些不如”是错误的。这从原文可以找到根据,“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可以看出认为赶不上吴翁、焦翁的观点是周丰自己认为的,是周丰的自谦之词,而非高傅占的观点。
  二、颠倒是非,选项中的表述恰与原文意思相反
  例2  (2005年黑龙江、吉林等地卷,10题C项)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分析 “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与文意相反。从原文“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来看,其妻是劝他不要做丞相。
  三、牵强附会,曲解原文的意思造成与原文不符
  例3(2005年湖北卷,14题D项)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分析 “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与文意不符,曲解了原文的意思。从文意来看,虽然写了武术技巧,但目的在于展现人物形象。 
  四、添枝加叶,主观地补充或添加原文中没有的内容
  例4(2005年福建卷,8题A项)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分析 从文中“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来看,“有财富”在文中没有体现,是人为增加的条件。
  例5 (2005年湖北卷,14题A项)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分析 从原文“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和前后文意来看,“愤而”之意在文中并没有体现,是主观 性补充的内容。
  例6(2005年广东卷,12题C项)朱晖以智慧和勇气将璧拿到手,挫败了阴就的图谋,人们因此比之为蔺相如,皇帝听说后,也很赞许朱晖。
  分析 文中只是说,当时任少府卿的人是阴就,此人自以为尊贵,对人态度傲慢。“挫败了阴就的图谋”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五、事件杂糅,把不是同一时间、地点的事糅合起来表述
  例7 (2004年北京卷,10题D项)辛公义的行为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不再打官司。
  分析  原文有几层意思:“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这里显然是将几件事情杂糅在一起了。
  六、以偏概全,只抓住一点概括而忽略了整体句意
  例8 (2005年辽宁卷,14题A项)凡是有才学、有知识的穷书生,冯道都予以引荐和任用。
  分析 文中“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是说大凡贫穷的、无背景的读书人和有真才实学、有事业心的人,都得到提拔重用,但是如果心态浮躁不踏实的则不重用。这里以偏概全了。
  七、时空错位,把某一时间、地点发生的事转换到另一时间、地点
  例9 (2005年重庆卷,13题A项)侯可少年时倜傥不羁,长大后笃志为学。家贫,乡亲们凑钱资助他入京应诏,回来后将钱全分给其他同举者,将要走时又留下来照顾生病的乡人,显示出他自律不贪的良好品格。
  分析 从原文“比还,悉散其余与同举者”来看,应当是等到要回来时把钱财分给其他同举者,而不是“回来后”。另外,“悉散其余”是说分的是剩余的钱财,也不是“将钱全分给”。“留下来照顾生病的乡人”显示其重情义,不是显示“自律不贪”。
  八、强加因果,把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的两个方面强拉在一起
  例10 (2005年陕西、四川等地卷,10题C项)车夫被丙吉的宽容所感动,他主动要求去探听敌虏入寇云中、代郡的消息,并详尽报告丙吉,所以在皇帝召问时,丙吉能从容应对,受到褒奖。
  分析 说车夫主动探听敌虏入侵的情况是因为被丙吉的宽容所感动是错误的。由文中“尝出”可见两件事时间上有间隔,两件事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