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宽容教育,你能走多远?

作者:佚名  时间:2006/10/8 22:09:3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807
  尽管这是素质教育,现代教育所推崇并力图达到的教育理想之一;尽管这也是许多教师孜孜以求,身体力行的教育方式;尽管报刊的文章或论文几乎约定俗成地论述它如何行之有效,立竿见影。
  许多一线教师还是要问:
  民主尊重式教育,你到底能走多远吗?
  对此,笔者采访调查了部分中小学教师、学生。
  本文所说的民主尊重式教育方式,主要表现是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其人格、尊重其个性,顺应其天性,宽容其过失,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发挥其特长,激励其心志,以发展的眼光期待其成长的一系列做法。包括激励式教育、常识式教育、快乐教育、成功式教育等。
  观点一、对于品学兼优或学业平平但通情达理,品质较好的学生,民主尊重式教育是成功的。
  案例1、某中学徐老师说:“那些学生更加亲其师,信其言,乐其道。不时在课堂中出现师教生学共鸣共振的情形,学生那会心的微笑,不禁使我的心倏然一颤,无限的自豪感、成功豪升腾而起,愈加坚定了我既做经师,又做人师,更做专家型教师的信念。”说到这里,徐老师漾起笑容,拿出两个学生的周记: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幸运地遇上一位颇有名气的老师……俨然一派学者风度……他知识渊博,我认为他是个作家,讲课那么生动,经常出口成章。总是把语文课同周围的大自然和生活联系在一起,我们听得如醉如痴……我觉得他满腹都是知识……我用敬佩的眼光看着徐老师,他的身影在我眼进而渐渐高大起来!” ——刘甜
  观点二、对于自制力差,偏激乖张,顽固执拗的学生,民主尊重式教育显得苍白无力。
  转会顽劣生、学困生及双差生是教育的重点和难点,这恰恰也是衡量教育教学是否成功的极其重要的标准,素质教育的要义在于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部分学生转化极其重要。也是衡量教师的教育方式成功与否的试金石。
  案例2、某中学余老师:“课堂上,我生动幽默、抑扬顿挫的语言,温和鼓励的话语,引来他们笑容满面,却也是交头接耳,把教室当茶馆,甚至鹦鹉学舌,秩序混乱,组织教学困难,这是全班性的纪律混乱。我期待、微笑的目光却难以激起大多数同学的发言积极性,举手情况仍是随年级的增加而减少。”顿了顿,他继续说:
  “邓文,学困生,父母双亡,沦为孤儿,是希望工程救助对象,生活酸亲可谓尝够。其实他品德不坏,关键在于成绩特差,丧失信心,缺乏自制力。课后作业经常空白或不交。上课时,要么与周公相会流下一桌口水,要么在我讲课生动之际笑口大开,学舌插话,引得哄堂笑。如果你巧用暗示性的话,他非但不尿你这壶,反而更加饶舌,越说越没谱,仿佛老师跟他说相声。后来班主任吓唬勒令退学,结果他嚎啕大哭,伤心欲绝。其实他很懂事,刚开学,他拿来自己的私人日记,内容是怀念父母双亲的,其中错别字林立,语句狗屁不通,但流露出的感情却真挚感人。当晚我作了恶梦,泪湿枕边。我以写信的方式给他做了评改。对他,我多了一层关爱,经常送一两个本子给他,关心他的生活;经常找他谈心,激励他自信、自强。真诚令他无比感动,一次他拍着胸脯,坚定而哽咽地说:‘我,邓文一定行!’对他的教育可谓尊重、关爱、宽容到心坎上了,可结果如何呢?上半月好,下半月坏,饶舌多嘴、懒散自弃的毛病一丝不变,就像隔年生的草根,冬天一过,就钻出一大片。
  “听他小学同学讲,原先他十分内向,沉默寡言形单影吊。是不是我的微笑服务,生动幽默的教学,让他感到放松以至放肆,激活那人性中坏的东西。就像中医理论,助阳扶正的同时,也使邪气滞留激发。那真是罪过罪过。”
  案例3、某中学许老师:“有时候,我也会认为:‘自己是不是太固执了。许多老师一般只盯着一二十个中考升学有望的学生,我偏偏要着眼全体学生的发展;许多老师通常只抓考试分数,我却偏偏要学生学习与做人一齐发展。更固执地要转化双差生。觉得不转化过来往正路走就不顺气。这又何苦呢?与这些顽劣生,双差生平等交流,师生情感距离拉近了,对老师没有神秘感,更没有敬畏感,认为反正老师对他不过如此。不认为这是你爱的激励,反认为人善好欺,并且形成认识定势,因而肆无忌惮,轻者虽令不从,纪律常犯,作业欠交,重者个别顽劣生明里暗地与你较劲,甚至对抗,非但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反而将老师的好心扔到伤心太平洋。”
  “陈南元,此生脑瓜聪明,从不开声朗读,却能快速背诵。懒散拖沓,作业总是迟交或不写。考试成绩倒不赖,名列前十几名。此生却是个不折不扣的乖张偏激的顽主:上课起立,既不能直,也不鞠躬问候,隔三岔五迟到或逃课;在座位上从没正经端坐过,或两腿叉开头趴桌上,或左辗右转交头接耳;你斜他,他睨你,稍有收敛,随即又继续。平日竟组织一撮捣蛋生“密谋”罢免班长。课外赌博玩游戏极尽所欲。偏偏此生坐在最前面,招人惹眼,影响极坏。让你眼里生刺既而冒烟,最后怒火冲天。对他,我还是强压怒火,私下里谈心不下五次。你一盆热火,他一脸冷漠,还说我小学就是这样。和风细雨,苦口婆心,好话说尽,并送上两本学生杂志,以示激励。这样 “高帽子”没戴一个月,就又犯得更严重。
  “奈其如何?此种学生,是不是像慢性病人,无论采用什么疗法,只能改善症状而无法治愈。”
  观点三:恶,并且一以贯之的严,是管好学生、提高教绩的最重要的法宝。这几乎是大多数教师,特别是那些教绩突出的教师,惊人一致地经验总结。
  案例4
  某中学陶老师:“我当了近十年班主任,每接一个班时,第一节课便是打人,而且要打得见青见红,出鼻血或牙血,以儆效尤,以后制订严格的班规,违犯严惩。效果就是:班级纪律是鸦雀无声;布置的作业或任务,从无一人次有拖欠现象。每年的学科成绩都是在全校以至全县遥遥领先。这也是怕下岗抓考绩的无奈之举啊
  “我的一个同事,被评为市级师德师风标兵,她巡回报告说什么深夜背学生看病,亲自倒开水端给学生服药等,除了教绩突出是真的之外,其它都是写在材料的冠冕堂皇的话,其实她打起人来,经常将三角板等打断。我校一位数学教学权威,对调板错误的学生不论男女,在帮助订正后,一律将学生写剩的粉笔头塞进嘴里,说:记住这支粉笔头,你就会记住这道题怎么写了!这个方法虽然不雅却十分灵验”。
  案例5
  陶老师的学生王凯:“对陶老师我们就是怕,他一进教室我们全身会发抖,虽然他极少打人,但全班同学从未见过他的笑容,严峻冷酷,我们弄不清他葫芦里卖什么药,这多么恐怖啊!而同样是我们班英语老师,我们则根本不感她的冒。她进了教室就象没进教室一样,我们说笑,根本不受任何影响。虽然她上课有水平,对我们也很关心,不知怎的我们就是不怕她。”
  追根溯源
  民主尊重式在实践中,尤其在农村中小学的实践里效果不佳,已经是不争的现实,应该正视,其中的根源是什么?笔者认为:
  一是人之欺善怕恶的本性使然。人天生有一种欺善怕恶的习性。理论界虽未论及但这是客观存在,勿庸置疑。某人待人宽厚和蔼就会被人误以为此人好说话,不可怕、精神放松、胆子放大。某人凶狠残暴,如流氓歹徒,人们即使认为可憎、可恨,但由于内心恐惧感,言行上小心谨慎,不敢怠慢,不敢越雷池一步。例如同一个班,一个教师严厉冷峻,一个教师慈爱民主,课堂纪律、完成课业的情况迥异。
  二是青少年的自制力差。许多学生心领神会某教师的关爱、尊重、鼓励,但由于在宽松的情境下,控制情绪力、毅力都很差,懒散的恶习泛滥,不自觉就违犯纪律欠交作业。不服从教师安排,随波逐流,所谓放一尺,走一丈。
  三是青少年明是非,辨美丑的能力弱。看问题只停留在凭直觉,看表象的层面,不能深入全面地看待、领悟教师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中所蕴含的爱心。甚至皂白不分,是非颠倒,因看不惯教师的瑕疵,产生偏见、误解,甚至形成敌意。学生一但形成认识定势,转化工作更难了,有时只有等到他走出校园之后才追悔莫及。
  四:单纯的民主尊重式教育不具备“杀手锏”。再民主的国家还是保留着强大的国家机器做后盾,民主与法制是矛盾统一的。唐僧再怎么仁慈宽厚,他还有“杀手锏”——紧箍咒。民主宽容式教育提倡无惩戒、无批评,多鼓励、多奖赏等于自动放弃紧箍咒。这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致命弱点。师生心灵沟通理解是它的主要途径,但理解何其难,为什么人人呐喊‘理解万岁’。
  五:社会、学校、家庭的大环境大气候的影响制约巨大。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尚不够完善,民主进程缓慢,社会上不民主的现象大量存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虽然是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却全面贯彻“应试教育”思想,大多数教师家长的教育方式还停留在简单专制的家长式,所谓桔生淮南为柑,生淮北则为枳。在这种大环境中造成了学生民主、平等、尊重的观念薄弱,乃是情理之中。实行民主宽容式的教育,尤其在农村中小学,没有“蜀道难”的感觉才怪呢?
  文章要结束了,笔者却笔有笔千斤重,无论任何结语都不合适,“飞白”或许更耐人寻味!
  本文所述观点,所列案例,都来自教学第一线,原汁原味,虽属偏颇的另类,却客观真实。在此投石激水,以期广大教师探讨争鸣!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