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作者:梅悠荏  时间:2007/1/17 17:37:4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845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它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稳定的好的习惯实际上就是一个人优良综合素质的体现,好的习惯能让人受益终生。现代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法治、德治落实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就是“依法治校”“以德治校”。 职专的学生一般是初三分流的学生,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是太高,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感觉比较迷茫,自暴自弃的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为班级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职专的学生正处于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可塑性大。
  良好的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要求在短时间内立竿见影,同时它又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因此树立明确的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认真落实每一个步骤就显得是尤为重要的。
  西方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高档的住宅区和拥挤的贫民区同时各放置一辆完好的房车,一个星期过后在在高档住宅区的房车原封不动,在贫民区的房车只是被划伤了一点。接着心理学家们在相同的地点又各放置了一辆挡风玻璃被砸坏了的房车,又一个星期过后,在高档住宅区的房车已经面目全非了,在贫民区的房车更是惨不忍睹,这个实验在论证的是人类原始的破坏心理。由此可见,人的行为是需要监督机制的约束的。在新生入学伊始,我就有目的的让学生制定详细的班级公约。在这班级公约不是笼统的而是依循《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了详细的《班级卫生公约》、《班级财产使用管理公约》、《班级纪律公约》等。让学生有章可循,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良好基础。 
  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使书面上的规范成为学生下意识的行为并使之稳定巩固下来。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从学生的认知范围出发。如要学生自觉遵守《班级卫生公约》就要先让他们感受到整齐干净的环境给人的舒心。每天的值日生工作要求学生做到认真细致,每周五的大扫除更是全方位清洁,从天花板到地板,从门窗到桌椅。刚开始有的学生认为这样的行为是有洁癖的人才做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一个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中学习的学生是不能容忍自己或别人来破坏这种舒适的。当然,在形成习惯的这个过程中,严格的监督机制还是必须有效的运行,惩罚不是目的,但是是重要的手段。一开始学生会出现:有时桌凳摆放不整齐,周围环境中有杂物。此时要求检查的人及时检查,发现后责令其打扫干净。通过这种方法,一个阶段后学生就会养成了一个到校后首先看看桌椅放整齐了没有,地面是否干净的卫生习惯。
  自古中国的教育就讲究“言传身教”,现代的师范教育也强调“学高为师,行正为范”可见教师在培养学生时,自身的榜样作用的重要性。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榜样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走进教室见到讲台上有一张废纸,弯下腰捡起来扔到纸箩中。不要在此时区苛责值日生的疏忽,不要在此时去追究谁的有心或无心之过。一个简单的动作于教师只是举手之劳,而在学生的眼中就不仅仅是这样:班级是一个整体,它的维护依靠大家的力量,老师也是班级的一员,老师说到了也做到了,那么我们呢?榜样不一定要定得多么光辉,毕竟有很多东西离学生较遥远,对他们来说太抽象。平常的点点滴滴,一举手,一投足将是最好的榜样。俗语讲“有样学样”,很多行为就是学了之后成为习惯的。
  行为习惯是一种个人主观行为,外在的监督机制和环境氛围等客观条件还是必须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才能发挥其作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源于自我控制。由于职专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冲动期,再加上受到一定家庭和社会上不良习气的影响,很多学生易怒,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常常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针对于此,我要求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一日三省吾身”。在反省的过程中,中肯地剖析自己,力求做到客观,在反省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当然,此时教师要承担起大部分的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自我评价体系,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记得班级中有几位学生因为家庭环境的关系,谈吐中脏话连篇,因而班上的其他同学也对他们恶语相向,由于口角常常起冲突,这几个学生觉得其他同学针对他们。对此我教导他们要想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我要他们有意识得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脏话消失了,很多无谓的争端也不见了,良好的谈吐让人“赏心悦目”。
  随着社会对于知识要求的不断提高,高学历也就成了很多用人单位追求的目标,就现实来说只拥有职业中专文凭的学生很难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样的心理其实在学生刚刚入学的时候就不知不觉地在他们的心中萌发。再加之自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较差,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很迷茫。职业中专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技工,我始终认为只要有良好的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就能不断的自我进修,就不会让社会淘汰,甚至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就必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针对于此,我常常在班级中举行各种技能竞赛,实施快乐教育。如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展装机大赛,十数台计算机一字排开,让学生将一堆零件组装成机,要求即快又好。当看着自己从手中诞生的机子时,学生的自我价值就很快的直观地体现出来了。而且,我们的比赛往往不是赛过一次就算了,一样的赛事常常举办,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练习多钻研。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认识与行为之间有一条鸿沟,要用实践来填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便是进行练习。”熟能生巧。
  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人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习惯。十七、八岁的职专学生正出在性格形成和定型时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尤其重要。好的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生,这也是我们工作努力的目标。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