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语文课堂阅读的两方面要求
作者:佚名 时间:2007/2/3 3:29:4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029
读书属于私人行为,多读不荣耀,少读无耻辱。有人读书,一目十行,走马观花。有人读书,精雕细刻,斟酌反复。有人读书,数量为主,有人读书,质量第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习惯和方法。
但作为高中阶段的语文课堂阅读对读书篇目的选择、读书的方法和阅读的目的都应该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对篇目的不加选择、对读书方法的不讲究和阅读的漫无目的会造成严重的读书浪费。
现对高一语文课堂阅读提出两方面的要求:
1、篇目的选择:不要只为满足一时口味的需要而选择一些消遣性强或根本不需要付出任何脑力思考的书目,读这样的书就会如别林斯基所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的读书应该带有功利色彩,读书后要问收获。所以我们应选择一些能启人心智、发人深思抑或对作文的写作有所助益的文章来阅读。
2、读书的方法:大文豪鲁迅非常讲究读书方法。鲁迅在博览群籍的基础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方法。现介绍数种:
一是泛览。他提倡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主张在消闲的时候,要“随便翻翻”,要多翻。鲁迅先生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他认为这种方法可以防止受某些坏书的欺骗,还有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
二是硬看。对较难懂的必读书,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
三是专精。他提倡以“泛览”为基础,然后选择自己喜爱的一门或几门,深入地研究下去。否则,读书虽多,终究还是一事无成。
四是活读。鲁迅主张读书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并重视实践。他说:“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他还主张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五是跳读。读书遇到难点,当然应该经过钻研弄懂它。但是遇到一时无法弄懂的问题怎么办?鲁迅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
六是背书。鲁迅的背书方法与众不同,他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写着“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个工工整整的小楷字。他把书签夹到书里,每读一遍就盖住书签上的一个字,读了几遍后,就默诵一会儿,等把书签上的10个字盖完,也就把全书背出来了。
七是剪报。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这一方法来积累资料。他的剪报册贴得很整齐,分类也很严格,每页上都有他简要的亲笔批注。鲁迅曾利用这些剪报写了不少犀利的杂文。鲁迅曾说过:“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八是重读。这是指读过的书,隔些曰子再重读书中标记的重点,花的时间不多,却有新的收获。
为提高语文阅读课的效率,现对学生阅读提出要求,阅读课上完成,下课由老师统一收阅,批阅后由学生个人保存,到学期末装订成册。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