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60字。
课堂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新课标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使学生的这种阅读能力得到培养?课堂教学是培养的阵地,因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本人在教学中也做了些改进。
一、组织学生多彩阅读,让学生在默读、自由朗读、展示性朗读之后,充分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读”是吞食,咀嚼,是最简便同时也是最有效的阅读训练方法。“读”是语文教学的根基,也是品位式探究最基本的形式。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篇章,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默读、朗读、吟咏、背诵,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增强对语言,语法,表达方式,思想感情的感性认识,并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言语形式的内化。以教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为例,这是一篇声情并茂的春之赞歌,如果去句句分析、字字讲解,不知会怎样的支离破碎。所以上课时,以诵读为主。第一步让学生闭目静听,感受那轻柔、舒缓的配乐朗读。听完之后,让学生回忆在文章中作者都写了哪些春景?第二步是打开课本,再听录音,并小声跟读,在这样的情境中,不用特别强调,学生自然把握住了课文的感情基调,本课首要的教学目的已达到。第三步分组分段朗读,揣摩研究文章中的重点词汇。第四步全文朗读,通过反复朗读,对作者“盼春——绘春——赞春”的思路一目了然,五幅绘春图也了然于胸,其优美的文字,片断也能够当堂背诵,脱口而出,这样三课时,贯穿于朗读背诵中,让学生品味了这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本课的教学目的。
二、组织学生开展必要的自主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一种主动参与的学习,是强调创造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面向阅读材料的形成过程,首先就是要求学生不能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结论,而是要主动调动自己的身心潜能参与到文章内在的各种创造思维因素中去,设法以自己现有的认识水平去认读、理解、评价阅读对象,努力在个体认识中形成一些独特的东西。比如,教读游记散文时,我让学生通过圈点勾画,对优美精辟语段的精读鉴赏,欣赏其选材、立意、构思、表达等技巧;读议论文时,我叫学生就内容、语言、写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或用相关内容作比较阅读,以此来形成学生对阅读材料从思想观点到语言文字风格特点的评价鉴赏能力;学小说作品,可以通过对文章批注、夹注、写心得体会、评人物性格,深入地探究阅读,让学生从阅读材料中得到启示,通过推导、发现、联想,提出或解答超出读物原意之外的新问题,获得创见并形成直接服务于阅读与写作的借鉴能力。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才能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