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作者: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 华晓燕 时间:2007/3/12 11:11:0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47
能否让我们的语文教学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广大师生面前,这是摆在所有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我作为其中的一员也是深有感触的。
一、 网络教学顺应时势应运而生: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能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这就向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出了新的挑战——到底要“怎样学”。当前,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知识经济的来临,呼唤着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明确规定:要把教育信息化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随着人们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产生了怀疑和不满,人们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只粉笔一本书三尺讲台一统讲坛的时代已不能满足求知欲强烈的学子的要求。兢兢业业的教育工作者们竭尽各自所能,为我们的学生们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而废寝忘食、绞尽脑汁。
近几年来,各级各类学校创设了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使得学生能够把计算机网络作为学习的工具和资源。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构建“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随着网络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广泛运用,网络环境中的教学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
网络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进行革命。在语文学习方面必将有一场学习的革命。
二、 特定的时代呼唤特定时期的英雄:
在当前应用计算机网络教育功能的同时,特别是开展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是各中小学教师所关心的比较重大的问题。我们常讲“时势造英雄”,特定的时势对英雄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一场技术的革命最终引发了教学界的变革。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当前的教师提出了时髦的要求。不管是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新教师,还是教龄比较长、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必须有一颗年轻的心,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网络教学不仅要求上课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本学科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教育技能,否则不要说上好课,就是想上都上不了。上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备课,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和常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区别。
我在进行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的教学时,尝试着进行了几次网络教学。每一次从开始构思课题一直到课后作业批阅完毕,真的都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全日制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本中有整整三个单元的诗歌,这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对学生的学习来说,都是一次考验。我选择其中的两位词人的作品进行了一次实验。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桂冠上光辉夺目的钻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着一代文学之胜。在中国几千年灿烂的文学发展史上,李清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自成一家,而辛弃疾继东坡之后,在词的领域上又进一步开拓题材、扩展意境、转变风格,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我把课题定为《李清照和辛弃疾词风的比较》,对于这个主题的内容方面的准备应该说还不是很困难,但这课到底要怎么上,我的心里还是没有底。网络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设计原理为指导,基于网络环境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教师在正确理解和处理教材的基础上,必须要选择恰当的教学主题,确定明确、合理的学习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研究、设计与创新能力为主。这些虽然体现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但要上好一堂课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我要求学生使用教师自己制作的主页——李清照和辛弃疾词风比较(挂在校园网上http://www.wjsms.edu.cn),其中搜集了与本课题相关的一些信息,以便于学生通过“站内查询”尽快地获取相应的资料。当然学生也通过“站外查询”,即利用“搜狐”“新浪”等知名网站搜索所需要的资料,扩充知识面,拓宽视野。此外在学生收集好相应资料后还要求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并要求学生用留言簿相互讨论和交流,也可以通过邮件寻求帮助。教师还可以用TOP2000教学控制系统向全体学生转播教师或部分学生的观点、依据、学习成果等。我这堂课的设计定位对于学生来说,本身就是要求很高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来帮助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取资源信息,但更重要的是要能形成自己的观点。
上完这堂课,我觉得实在是不容易。课前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课件的设计和制作,课堂的形式也经过了精心的考虑,总而言之,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从中受益匪浅。网络课的优势已不用我在这里赘述了,但从中我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教师如果对课题的内容理解不到位,就难以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指导。就高中生的实际水平来讲,我这个课题的要求过高,对学生来讲难度太大,这是以后要加以注意的。花费大量的精力制作的网络课件,仅用于一个课题的研究,对于精力有限、课务繁忙的高中教师来说,实在是很艰难的事,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深刻的教训,所以我就萌生了要建自己的教育网站的念头。课堂上采用新兴的形式让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看似有距离,其实反而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也可以全方位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任何事都是有利又有弊的。网络课件设计花费了很多工夫,在其中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但无形中我还是把学生限制在我的课件空间上,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弊端。以新的形式展现的课堂形式,要求教师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驾御课堂的能力。这些都是我急需改进的方面。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是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的,不能靠等待,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无止境的。本来要当好一名语文教师已不易,要在信息技术革新的时代当好语文教师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敢于尝试,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人,才能走在时代的最前沿。
三、 网络教学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革必然。所谓素质教育,其实质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素质教育能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即既重智力的教育,又重情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即教育的主体是人,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的地位,一切的教育或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前提的;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发展的;素质教育是开放的。
高二学生要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学习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古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全日制高中语文第四册课本中有大量课文都是小说。小说是为大多数学生所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文学样式。小说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就是由于它塑造了具体感人的典型人物形象。在我们的课文中出现了大量的生动鲜活的典型女性人物形象。就此教学要求我另立了一个新的课题——《典型环境中女性命运》。本课题不是属于知识量储备的问题,而是属于审美鉴赏能力的问题。难度系数比较高,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要在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综合提高,开拓创新,深入研究。
高二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电脑操作的基础水平,但熟练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针对性训练(主要包括文字输入、查询功能、留言簿、邮件等的运用),以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宜采用查找法(利用网页提供的搜索引擎进行查找,查找所要的信息或相关信息,并对之进行处理)、讨论法(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形成一定的看法并通过留言簿、邮件等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提出疑问)。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不受拘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畅所欲言,更提倡一种互助合作精神,希望同学们能自主形成研究小组讨论。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是永远开放的,传播媒介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开放性与全球化,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这些恰恰应合了人本主义和素质教育的倡导,这也说明,一旦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组织起来,必然带有松散性、不确定性、难控制性,在不脱离学校模式、班级模式的课堂形式下,这种学习是有相当难度的。
在学生的学习中,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接受性学习,网络,只是一个工具。但怎样才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才会自觉地依赖网络呢? 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在网络教学这个相对比较自由的课堂,学生往往会碰到这样一些问题:在学习中发现信息资料不足时 ;上网浏览,随便走走,突然看到自己有兴趣的话题,愿意加入讨论时;有了一些成果想找地方发表时;研究遇到麻烦想找几个人聊天时;得知有自己喜欢的人在网上可以见面时。这些问题看似细小,但都是我们上网络课的教师必须提前面对的问题。如果这些细节处理不好,就会导致“满盘皆输”。
网络既是个虚幻的世界,但它毕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好处。高中生处在人生中求知的黄金时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在青春不设防的网络世界中,他们毕竟还是稚嫩的幼苗,如何在网络中畅游,但又不迷失自我,是他们必须研究的一个深刻的人生课题。
当好信息技术革新时代的学生不易,要当好这样一个日新月异时代的学生的老师,更是不容易。
四、 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提供学习方法和途径的指导,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组织开展协作学习。学生自主收集并整理、加工、运用信息,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价。长期以来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要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使教学信息传递的单向性,转变为实时交流的双向性,促进个性化的师生交往与共同探索。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主动探索精神,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一定量的与教学主题相关的信息,有效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教学反馈,完成学习目标。
在整个随机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培养了自己的主体意识,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在相应的启发和适时的点拨上。对于学生共有的问题和疑问,教师可以宏观上强化,对于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教师可以微观指导,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发展。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和获得实际操作机会。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激发他们积极的思维活动,能促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品质,全面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
网络教学的优势在教育界已有所显示,但要更好地让它尽显风姿,还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教学是相长的,与教育相关的社会也应该来关心我们的民族教育。网络教学虽然有优势,但它毕竟还只是个新生事物,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我们必须一如既往地继续勇敢地进行我们的教学改革。虽然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我想任何事都会有第一次,我们不必太急功近利,每一次的努力后虽然不见得马上就能出现大家所希望的好课,或者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毕竟我们付出了努力。就拿我来说吧,从一开始的不会制作课件到可以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再到可以制作自己的个人网站……每一步都走的很艰难,但每一步都很踏实,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和进步,这不正是我们所苦苦追求的吗?我的后一个课题和前一个课题的网络环境相比,优势在于:不再是只能使用一次的单个课件,而是形成了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可以让学生到教师个人网站的资源库中去找寻到自己需要的资料,但又绝对不把学生限制于其中。当然,迄今为止,我在网络教学这一块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我会继续前行。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网络教学,多一些理解和帮助,少一些批评和指责。
我写这样的一篇文章,是想和一起奋斗在祖国语文教学第一线的同仁们共同切磋技艺,以期能帮助莘莘学子,使他们爱学语文,学会学习语文,使他们能有一个崭新的现代化学习观念,走向语文学习的成功。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