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读书节”就能提高阅读率?

作者:佚名  时间:2007/3/20 11:48:4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84
  据报道,在这次召开的全国政协会议上,31名新闻出版界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设立“全国读书节”,大力倡导全民读书。提案认为,目前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状况,不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弘扬民族精神、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不符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的确,现在国民阅读率下降形势已经非常严峻,据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第6年下降,并首次跌破50%。
  现在,委员们建议设立“全国读书节”,如果这个建议被采纳,那么可以想象在“读书节”期间有关部门会造一些声势,有关媒体会加大宣传力度,而国民对阅读率也可望得到一定幅度的上升,但是,所有的问题是否会因为“读书节”的设立而得以解决呢?笔者认为并不见得。
作为出版从业者,这33名委员们不会不知道国民阅读率下降的一些直接原因,如读者一直在抱怨的书价虚高问题。现在的书记动辄在封面上烫金饰银,定价少则30、50元,多则80、100元一本,让多少读者在高得有些离谱的书价面前止步。而这次在书市上畅销大卖的于丹心得系列书之所以能够火,其定价合理应该是一个原因。一本书20元,既能读到心得,如有兴趣,后面还可以读读《论语》、《庄子》全文,买一本实在很划得来。 如优秀图书缺乏问题。每年出版社出版的书籍成千上万种,但畅销的书不多,长销的更少,既能畅销又能长销的则是少之又少!君不见现在市面上虽然有印量达百万册的《于丹<庄子>心得》,然而更多的书印量都在一万册以下,与我们的阅读人口相比实在少得可怜。现在,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多出版社都缺乏了做精品、经典书的耐性,于是优秀图书的缺席导致国民阅读率的下降也是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还有如发挥图书馆功能问题。众所周知,图书馆是公众阅读的一个好去处,好场所,但由于经费方面投入不够的原因,市场上纵有优秀的图书新书出版,很多图书馆却无法及时更换,这也使得很多读者失去了阅读好书的机会。
  由此,笔者觉得,要提升国民阅读率,不是设立一个“读书节”就可以解决的了,众多的出版社、出版家和优秀的作家们其实还有很多实实在在重要的事情可做。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