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自己读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作者: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 贺登川 时间:2006/11/8 20:32:1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775
学生自己读书,有利于获得语感,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有利于记诵大量诗文佳作,提高人文素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等等。但处理不好,会适得其反,放任自流。它要求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学生读书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突出表现在主动地读书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分析讲解。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在于指引阅读方向,指导阅读方法,设计并组织各种方式的阅读训练,点拨、诱导,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等等,而不是把自己阅读所得交给学生,更不应以教师的讲挤掉或代替学生的读。即使必要的讲,也应该注意适时、适量、适度控制,以促进学生更好地读书。实际上,有的教师并没有摆正学生读书和教师指导的关系,长期以来,讲风久盛不衰。
其次,要处理好学生读书与“教学任务”的关系。常听有的老师说,语文课太难教了。一课书,既要识字、解词,又要分析篇章结构;既要学习语言特点,又要学习表达技巧;既要启发思考,又要进行练习;记叙文和小说要分析人物、情节,诗歌和散文还要讲出文章的意境。时代背景、作者介绍、解题、分段、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等,虽不是篇篇都要面面俱到,但不少课文总还是需要的吧?课堂上总感到时间吃紧,哪还有工夫让学生读书呢!特别是一些长课文,读一遍就要十几分钟或者更长时间,教学任务还怎么完成?这种说法具有很大的代表性。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学生读书的机会被减少或干脆取消了。这里首先存在一个教学目标观、任务观的问题。要知道,上述所谓“教学任务”,无非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实现阅读的人文价值。其中,有的内容可能是很必要的。但是,把它们搞成一种烦琐、僵化的程式,就会占用大量时间,难免无效劳动。一方面,大喊课堂时间吃紧,一方面却又大搞烦琐哲学,宁肯牺牲学生的读书时间,也要大讲特讲,那就真正舍本逐末了。阅读教学应该以学生读书为主干,删繁就简,强干弱枝,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凡是学生尝试运用自己的心力能够感悟获得的,就要让学生自己努力去获得。那些无效劳动,必须坚决摒弃。
其三,要处理好学生读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有人或许会说,阅读教学强调学生自己读书,是不是就不需要别的教学方法了?那样,语文课堂是不是显得太单调了?应该看到,由于过分追求“课堂效果”,有些教师往往刻意设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表面上显得“气氛活跃”,热热闹闹,实际上并无太大的作用,不是促进学生读书,反而占用学生读书时间。指导学生自己读书就是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教学方法的“返朴归真”。同时,我们并不排斥其他必要而有效的方法。不过,其他方法只应是辅助性手段,而不能是主要手段;只应围绕、配合学生读书,而不能冲击、代替学生读书。那些花拳绣腿式的“招数”尽可不用。
其四,要处理好学生读书过程中各种读书方式、方法的运用。我们主张指导学生自己读书,并不是那种单调、枯燥地“天地玄黄喊一年”式的死读、傻读。其实,读书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朗读、朗诵、默读;精读、略读、速读;范读、试读、复读;单读、齐读、散读;分组读、分角色读、接力读;述读、译读、抄读、批划读;猜读、研读、赏读、背读……指导学生读书,完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适当地选择和运筹。如果能够最佳程度地优化组合,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获得扎扎实实的效益。许多教师已经进行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如魏书生的“四遍八步读书法”:第一遍跳读(①记梗概,②了解主要人物或观点);第二遍速读(③复述内容,④理清结构);第三遍细读(⑤理解字词句,⑥圈点摘要,⑦归纳中心);第四遍精读(⑧分析写作特色)。安阳市教委教研室制定了以阅读为主线的阅读教学常规:1.默读:整体感知课文基本内容,自查工具书,学会生字词;2.散读:基本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课文;3.赏读:学生自行找出所喜欢的语句,读出情感,品出味道,说出佳处和感受;4.研读:学生边读边思边写,完成思考练习题。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反复阅读,扎扎实实地学好课文。其实,不一定非要规定一篇课文读多少遍,某一遍用什么方式或方法,而应该因情制宜,灵活安排。或整体阅读,或局部阅读,或当堂背诵,或比较阅读,或以问促读,以练促读,以写促读……一篇课文经过多种形式的反复的阅读,加上老师的指导,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指导学生自己读书,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只要我们树立了科学的理念,是完全可以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的。我们坚信,在刚刚起步的21世纪,我国的阅读教学必将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写出中国语文教育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