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高考复习资料:只一个“精” 字
作者:黄河 时间:2007/3/21 22:55:0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916
那么怎样选用备考训练材料呢?可以说,再好的资料也都有缺陷。我们手头现用的主干资料都出版于上年高考之前,具体说用于07年备考的主干资料出版于06年高考之前,看不到06年高考题型新走向。所以,精选习题资料就成了教师的头等大事。以下建议仅供大家借鉴:
横向选择 严把考向关
复习资料大体有三种:一是考试大纲。每年考试大纲都要做不同程度的修改,大家要注意紧扣大纲来复习,特别要注意掌握新大纲中一些新增加的知识点。二是教材。有时间最好把教材通读一二遍,这对于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是有帮助的。三是专门为考试而编写的复习资料。这一类资料很多,质量参差不齐,选用时一定要慎重。
使用高考复习资料时,切忌资料多、杂、偏、乱;切忌复习资料取代一切的复习方法;切忌从复习资料中寻觅高考考向之外的所谓“新题型”;切忌盲目推崇某地、某校、某类复习资料。清醒的头脑、科学的态度、适量的选择显得十分重要。复习资料是一把双刃剑,用得恰当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是否与上年高考题型大致走向保持一致。第二、注重内容的实战性、系统性、典型性,解题思路是否具有指导性。第三、还要考虑学生学习水平的接受能力。
为此,对选择复习题有以下建议:
1、 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去选择,不要盲目赶进度。选了以后就要持之以恒先做后指导,有计划地完成。
2、选择在教学进度、知识梯度、难度控制、能力要求、题型特点上基本符合教学大纲考点范围和考试要求的习题。
3、选择正规出版社出版的资料。盗版书错误百出,害人不浅。相对来说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书,错误少。
4、把握适量原则,习题应少而精。大可不必在已经会做的习题类型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会做的题只要过一段时间做一两个防止回生即可。再者,消化重难题的解题思路并能举一反三,重视错题积累和经常熟化非常重要。整理一整套系列化的错题本,是历年高考状元致胜的法宝。
纵向选择 把握时间尺度
依据时间的推进和学生知识基础的不同,高三年级整个复习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中同学们需要的参考书和练习试卷也相应的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阶段 偏重基础知识训练与常见典型例题探析,强调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刚进入高三,知识水平还处于会考要求阶段,系统性不强,解题及应用能力也不是很出色。这时应该把书本和这类参考书结合起来,在对书本知识有较好掌握的情况下,通过这些讲解性的参考书来帮助消化、巩固并把知识系统化。对于那些以前知识没有打牢的同学,这一阶段的学习尤其重要。综合运用这类注重知识系统、偏重讲解的参考书,不仅能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也可以让自己对高三的一些经典传统习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一些固定的解题套路有一些初步的认识;还可以有效地避免盲目做题浪费大量的时间及不良后果,并使自己尽快地进入到高三的学习状态中来。
第二阶段 讲解与练习兼重,强化知识的系统与综合应用。在逐步适应了高三的学习方式和氛围,对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把握之后,一两本质量高的参考书,一套体系完整,略有深度的试卷对你的复习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数量不要求多,重要的是要适合学生实际。在仔细研究完参考书前面的讲解内容的前提下,认真完成后面的练习,并对照后面的练习与前面的讲解中共同的解题方法或知识点,寻找其中的规律,强化记忆,弥补知识系统链中不完整处,这对于你基础知识巩固和较深入的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在第一阶段就可以涉及接近高考难度的习题和试卷了。因为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只主攻基础知识,往往会造成一种疲惫感,而不能有好的效果。适当地增加试题的难度、深度,既能对基础知识复习起到引路作用,筛选复习范围,提高复习效率,更能使这些学生及早地适应高考。
第三阶段 以练习为主,强调解题的速度与正确度。在复习后期,尤其是高三的下学期,重点应该进行习题集的突破,并配合这一时期出版的一些质量比较好的模拟试题,像历年考试真题、黄冈和北京海淀区的等,这些模拟试卷一般都有一定的难度、系统性与仿真度。但不应只追求做出的分数,重要的是要查漏补缺,找出还没有复习透彻的地方。并且,在这个时期需要提高的应该主要是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多做一些试题,限定的时间做题,验证学生在解题中的时间分配是否符合高考要求等。一定量的练习并不是意味着“题海战术”,而是通过解题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以求在考场上能迅速有效地答题。不过这一阶段,千万不能放弃基础知识的系统记忆与基础习题的练习。因为高考的难度本就不会有多高,难题所占的比例也不高,若一味追求高难度试题,苦苦寻找巧妙的解题方式,或者还在一味寻找新的难题,而不去巩固第一阶段的基础知识链,往往会导致前功尽弃,难题做对了一半个,基础题却错了一大片。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