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资料:中学文言知识一网打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3/20 15:13:1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5200字。高考复习资料:中学文言知识一网打尽,例句均来自课文。
中学文言知识一网打尽
文言实词 词的活用
    词的活用是指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灵活用法。下面是几种主要的词类活用现象。 
1.名词的活用
    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如“二月草已芽”(《采草药》)中的“芽”表示“发芽”,前面有副词“已”。
    活用为有“使......为”意思的动词,通常称为名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必带宾语。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中的“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活用为有“以... ...为”意思的动词,通常称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如,“吾从而师之”(《师说》)的“师之”,就是“把他当作老师”。
    活用作状语。古汉语中,名词直接作为状语是很普遍的,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如,“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廷”表示“在朝廷上”,是动作行为的地点。
2.动词的活用
    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字或“之”字,被定语修饰。如,“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中的“救”,表示“救兵”。
    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和被支配关系,而是使宾语所示的人或事物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翻译时采用兼语式的形式。一般来说,凡是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多数使动用法。如,“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中的“走”,表示“使(之,曹军)逃跑”,宾语“之”被省略。
3.形容词的活用  
    活用为名词。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之”或数词。如,“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蕖》)中的“长”表示“长处”,“短”表示“短处”。
    用作一般动词。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的动词。如,“远罪丰家”(《训俭示康》)中的“远”、“丰”都用作动词。
    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如,“以愚黔首”(《过秦论》)中的“愚”,表示“使... ...愚笨”。
    意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表示当事者(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含有“意味性”,即“认为”(宾语)怎样,可译为“以......为......”或“把... ...当作......”。如,“且庸人尚羞之”中的“羞”,表示“把......当作羞耻”。
文言实词:名词和形容词活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