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广州市“一模”现代文阅读(选考)阅卷分析

作者:佚名  时间:2007/4/1 17:16:1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180
  一、试卷分析
  本次“一模”现代文阅读选考分别选用了小说和访谈,这与省的《考试大纲的说明》中“题型示例”是相一致的。从学生得分情况看,两个文本基本是等值的。也就是说,选文学类的内容可能难懂一些但不一定难答,选实用类的容易读懂题目不一定容易答。这对引导学生在考前就选定文本是有积极的作用的。
  文本设题情况是这样的:
  (一)小说阅读
  15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品主要内容的能力。
  16题:考查理解文章主要表现手法,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
  17题:考查探讨作品的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
  (二)访谈阅读
  15 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16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17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二、答题存在问题分析
  (一)小说阅读
  15题:
  存在问题:
  (1)没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
  示例:
  ①因为张乙感到自己的孩子开始明白要学会独立,因此张乙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
  ②经过一番对话,父亲觉得原来自己的儿子长大了,同时,他了解儿子,不需要儿子是跑得快的“火车”,因为“蚂蚁”也有自己的快活,父亲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更体现出父亲与儿子之间隔阂的消失,与父亲对儿子的放心,坚信他过得普通且快乐。
  (2)只从单方面分析,不能根据题目分层分析而后回答。
  示例:
  因为张乙知道,儿子终于有了自己的目标,对自己所要走的人生道路,儿子终于长大了,所以他有着前所未有的轻松。
  (3)没有紧扣文本,无中生有。
  示例:
  因为张铮的走让家庭的负担减少了,张乙对此高兴,张铮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经常被张乙两口子训斥,现在他走了,能摆脱烦恼,活得自在;张乙与张铮的对话让张乙明白不能强求儿子,所以父亲张乙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
  16题:
  存在问题:
  (1)对小说主旨及人物形象把握不准确。
  示例:
  ①因为父亲是工薪阶层,工作很忙,竞争激烈,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却把工作压力发泄在儿子身上,改变形象,代表了社会低收入工人农民,引起了读者对这类人的思考与关注。因此,父亲形象有这样的艺术价值。
 
  ②我认为有。因为在现今社会中有不少张乙影子的父亲存在。对儿子抱有沉重的抱负,使其爱儿一时喘不过气,从而张乙这一个艺术形象给不少父亲带来一些启示。
  (2)答题思路混乱。
  示例:
  因为他概括出作为父母那种望子成龙的心理,从而理解了儿子的需要的生活形象,并能告诫作为父母的一辈子应该多了解子女的所想需要,不要总以为父母的意欲为中心,这是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17题:
  存在问题:
  (1)没读清读准题干要求。
  示例:
  父亲要求儿子做“火车”,儿子却要做“蚂蚁”。
  (2)没有联系文本,似是而非。
  示例:
  我认为这是按照了常理,父母想儿子有成就,儿子想走自己的路。对于文中的分歧,我认为作为父亲的应该尊重儿子的意愿,而且儿子已经是高三的学生了,已有能力去克服自己的理想出发了,作为父亲,何不能让儿子去见识一下呢?我赞成作品的结局安排,作为结局是儿子最终没有听父亲的劝告,也没有拿父亲一分钱便选择独自离开。
  (3)没有读懂。
  示例:
  孩子认为自己是一只蚂蚁,开始奋斗终有一天会成为火车。而父亲知道孩子开始明白怎样做一个有用的人,在父亲的心中孩子已经是一列火车了。所以没有分歧。我赞同作品的结局安排,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孩子知道要生活在这个社会里,要交出很多时间和精神才学会独立。学会在这个社会里找到立足之处。
  我不赞同结局的安排。因为儿子就这样离家出走离开父母是一种很不负责的行为,如果要走,起码也应该考完试,跟母亲说明一切才走。
 
  (二)访谈阅读
  15题:
  本题总体情况较好。存在的问题是对文本信息筛选不准和思路把握混乱。
  示例:
  总结:
  有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在兴趣中积极探索。
  a煤发现天然气是否偶然
  b在煤系中发现天然气是否经过辛勤劳动才实现
  c使戴金星对天然气产生兴趣的缘由是什么。 
     (对文本的结构思路把握有误 0分)
  16题:
  存在问题:
  (1)答案笼统,不分明。
  示例:
  ①质量好。如“您真是中国……什么效果?”这一提问先是对访谈人物的成绩作出肯定,然后再巧妙的引出问题,打开了被访者的心扉,使被访者谈到的内容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②质量欠佳。例如他问,他在实践中取得了什么效果,而戴金星院士的回答只是谈他煤成气的理论探明和发现,没有探讨他在实践中遇到挫折的困难,所以质量欠佳。
  (2)分析脱离文本。
  示例:
  认为本访谈提问的质量好。提问与提问之间过渡得很好。a问题与问题之间总会有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使记者访谈时不会过于生硬。b同时,又很好地引出下一个访谈的内容,始终不脱离访谈的主线。c可以给被采访人一种自在、自然及让被采访人觉得记者在听述时态度认真。
  (3)答题不规范,切入角度不准确。
  示例:
  本次访谈质量很好,对戴的成长道路的提问十分好,因为从他的成长道路可以使青年人明白他,明白地质学的意义,使更多人以他为目标,有更多人去继承他们的事业,让我们都了解一个成功的人是如何笑说他的理想。
  17题:
  存在问题:
  (1)审题不清不全。
  示例:
  戴金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投身地质事业,是因为地质学能为祖国打开地球奥秘,为人类寻找足够的能源,戴金星希望年轻人能克服困难,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2)没有紧扣文本回答。
  示例:
  戴金星的“不后悔”突现了他一心一意为发展中国而服务,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戴金星的“希望”说明他认为中国的新一代,都应该有一份为国发展,为民族发展的崇高爱国精神。
  三、下一阶段备考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特提出以下备考建议。
  1、强化文本意识。
  从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小说的主旨、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把握是有一定困难的,对访谈的提问技巧也是比较陌生的,这些都提醒我们需要让学生具备不同文本的基本知识。对文学类的小说、散文的文体特点与主旨、形象的把握及主要表现手法要熟练掌握。对实用类的访谈、传记、新闻等的文体特点及主要表现手法要明晰。
  2、加强审题训练。
  这次考查,相当一部分考生没有读清题意而出现了失分的情况。这是很可惜的!如两个文本的17题都考查到了“你是如何看的”、“你是否赞同……”、“你对……是怎样看的”,题干已经很明确告诉我们应怎样答,但好多学生根本就没注意到,根本就没注意问什么答什么。所以,一定要让学生读清读准读全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问题回答。
  3、加强快速阅读的训练。
  现在考查的文本篇幅均较长,如果没有一个较快的阅读速度和习惯,要较好回答问题是很困难的。因此,在强化文本限时训练的同时,一定要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应教给学生快速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例如可以结合限时训练让学生在十分种内读清文本写作的内容,理清文本的结构层次,把握文本的基本思路。这样反复为之,势必会在短期内收效。
  4、加强规范作答的训练。
  高速的网上阅卷对考生的书写要求更高了。一定要让学生书写清楚端正,同时要注意答案表述的层次分明。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