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的女记者”带给我们哪些美丽

作者:不详  时间:2007/4/2 18:48:2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899
  [针刺文之二] 
  主景事件背后的美丽 
  ——略评曹爱文与网友的在线交流 
  教师下水文 
  积极救助他人是任何一个社会必须大力张扬的人性之美,舍弃最根本最直接的人性,置身于事外,甘当事件的冷血记录者,这种理解是对新闻职业要求的断章取义。正是在这一点上,曹爱文那看似平常的举动,打破了一些人脑海里固有的观念,让生命重新回到了社会尊重的顶点,让人们看到了社会的人性之光,而不是一种唯职业要求的冷漠。曹爱文救人事件体现的是一种具有全球普适性的人性之美,这是“7•10”风景的最大看点。但是,我们切不能忽视了这一主景之外的其他美的景致。
  2006年7月20日(周四)下午两点,曹爱文作客“传媒沙龙”,与网友以“救人是本能,不救才是新闻”为题进行了在线交流。当网友问及“报道没做好,单位领导不怪你吗”“有人说你不是合格的记者,你怎么看”时,曹爱文回答说:当天晚上我们做的是连线报道,报道还挺成功的,同事们说感觉很有现场感。特别是救人那一部分,大家都感觉很震撼,都说一个女记者能不怕脏不怕累挺不容易,回来的第二天频道就给我通报表扬,还给予了物质奖励。当时的情况是救人更重要,况且我并没有耽误采访,有同事把现场素材直接送回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简单的粗编以后,我在现场做了连线报道,从这个意义上说,事后我完成了采访。这回答是坦诚而质朴的,曹爱文始终没有丢失自己的职业本分,足见她当初没有做道德秀的不良动机。这种爆得大名后的平实,本身也是一种美丽。
  网友还问到:为了救人而放弃了采访,你心里没有遗憾吗?如果你不会游泳,面对落水少女,你会怎样?你还会选择先救人,或者先组织他人救人吗?曹爱文的回答是:这两者都没有遗憾,我遗憾的是孩子没有救过来太可惜了,而且自己的救人方法也不是特别到位。当时根本没有想那么多,什么都顾不上,除了想赶紧留住孩子最后一口气,脑子一片空白。我当时并没有下水救人,只是在岸上做人工呼吸,我不会游泳,如果需要去救人,我只可能组织其他人救,并且拨打119。自己也跳下去,不是给别人添乱吗?曹爱文为“自己的救人方法也不是特别到位”而略感遗憾,这种平静的自省和程度轻微的自责让人感到真实。承认自己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就堵住了国人习惯上的“事后的道德境界拔高”之途,曹爱文的诚实,让某些君子的“道德期待”落了空,恰恰暴露出一种真诚之美。至于认识到自己不会游泳,如果跳进河中,只能给别人添乱,这种大实话,本没有多少道德上的含金量。但是,联系我们这块国土上,长期以“道德至上,技术保障被漠视,理性退隐”的传统文化背景,不能不说是以质朴的方式呈现了一种“理性之美”。
  有网友问:这次事情对你的生活有改变吗?曹爱文坦承“有改变,非常大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以前是采访别人,现在是整天被别人采访,感觉很不适应,我们每个月的工作量要求至少要拍14条新闻,这个月我肯定完不成任务了。不过也好,认识了很多朋友。”这番话道出了“为名所累”的事实,也道出了对“朋友多了路好走”的乐观期待。“以后碰到类似事情你还会这样做吗?”“以后碰到这样的事情,我还会这么做。就在救人事件发生的第二天,我们就在节目中征集了愿意参加急救知识培训的热心观众,并组织四期由我们牵头,由医护人员讲述的急救知识培训课。我们希望通过更多这样的培训,让更多的观众都具备急救的能力,以便于今后再遇到这样的事,能够有更多的人站出来。”组织急救知识培训活动,是在做未雨绸缪的实事。说干就干,行动大于理论,这是对某些国人只会耍嘴皮子功夫的反击。在心灵美之外,有效的行动也是最美的。
  有人评价曹爱文是“中国最美的女记者”,为此,曹爱文说:“大家这么关注我其实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我提一个建议,不要报道我,还是带着大家一起反思吧。”这里不仅仅表现了女记者的谦虚之美,更道出了一种国情之哀。谁都知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可一个普通的救人事件炒得如此之热,不正说明“物稀方贵”吗?“我也很纳闷,救人这不是很应该的吗?不救才应该是新闻吧。”曹爱文能够看到这一深层的悲哀,正体现了其思想的深刻之美。
  •链 接• 
  网友:现在你可是名人了,从默默无闻一下子声名鹊起,你能感受到这种变化吗?是啊,有很多媒体采访你吧,这是你最初没想到的吧,从一个采访者变为一个采访对象。我在怀疑后期是不是你们单位人为的炒作呢? 
  曹爱文:领导说让我做好心理准备,只做一个月的名人。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因为现代媒体传播速度非常快,一件事情可以迅速传播,一个人可以迅速蹿红,但是也会很快被大家忘掉。
  •跟 帖• 
  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领导让曹爱文做好“只做一个月的名人”的心理准备,很是了不起。在这个盛行炒作的世界上,能有这样清醒明智的头脑真不容易;曹爱文有了“很快被大家忘掉”的思想准备,就不会被可能降临的“冷落”所伤害。这不也是一种清醒睿智之美吗? 
  [结束语] 
  《郑州晚报》摄影记者王梓说:“新闻与生命孰重孰轻,是很明显的事,作为职业来讲新闻重要,作为人的良知来讲生命更重要。其实,不仅是新闻工作者需要这样做,每一位公民遇到这种事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这是公众的良知,这也是整个社会的良知。如果大家见死不救,成为一个个冷漠的看客,这才是一种畸形的新闻,是一种冷漠的新闻,更是一种没有任何人情味的新闻!”从这个意义上讲,曹爱文的行为是在“社会冷漠症”上深深地扎了一针。让我们永远记住“中国最美的女记者”曹爱文,记住她俯身救人的美丽动作,记住她泪流满面的美丽悲伤,记住她对生命的无比尊重和由衷关爱。“我想握住你的手”,曹爱文!握住你那双每根血管都流淌着博爱的手,握住你那双每个神经都蓄满悲悯的手。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