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一个真正的作家

作者:佚名  时间:2007/4/6 16:09:0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048
      今年3月11日,是著名作家王小波先生逝世十周年的日子。十年间,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以生前的反神话写作构造了一个新的神话:一个孤独而自由的个人的神话,生前何等寂寞,身后又何等盛名。
      上海国际雕塑年展拟展出王小波裸体塑像,因王小波家人抗议而撤展。
  王小波生前还没有多少认识和理解他的人,他的消逝却意外地使得一个时代发现了他,这种发现让他有了前所未有的热闹。通达的王小波大约也很难想到,生前寂寞潦倒的他,身后竟然能够惹来这么多的热闹。 
  王小波的经历坎坷,而且他的小说也一直不能出版。就在有人准备出版他的作品的时候,王小波溘然而逝。这大概是很多文人的际遇,生前落寞身后绚烂!
  作为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的王小波,最值得欣赏的既不是他的作品,也不是他的风格,而是他的生存方式。王小波逝世时,他的身份是一个自由撰稿人。辞职而写作,不仅意味着拒绝那一份薪俸,而且意味着切断与权力体制的一切联系,那个时代的体制对于一个文人来说是何等重要。
  王小波选择辞职,完全是一种个人行为。他并不是“拒绝成为某类专家、学院知识分子”,而是认为自己更适合写小说。他当初这样做时还远未成名,不可能有什么炒作的动机。
  而且,王小波辞职的最直接动因,不是因为觉得学校工作占据了过多时间从而妨碍了他的写作事业,而是因为再也没法忍受一周一两次的“政治学习”。这种从文革沿袭下来的“政治学习”要求参与者“表态”,王小波称这是“征收话语捐”。   事实上,对于政治学习,很多人都是应付了事,也可以说是安之若素。但在王小波看来,却是侵害了他所珍视的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这和现在的某些“大师”不同,很多以写作为生的人却热衷于“讲学”或者做做主持人,宣讲宣讲自己的渊博知识,和这些人相比,王小波才是一个真正向往自由的人,是一个真正的作家。
  十年之后,王小波仍然有着巨大的意义。他有些地方能够和今天的“80后”息息相通,他们都一样自我,一样重视人类的感官性的存在,一样有一种对于我们世俗性的直接的感觉。他的思考所关心的普遍性的价值和对于人性的一种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仍然是现在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但是“80后”缺少王小波力量,缺少对于人性的通达和敏锐,还缺少他那嘲讽的微笑里所隐藏的真正的智慧。这种反讽不是今天的“恶搞”所能企及的。
  王小波,不仅仅是一个自由撰稿人,也不仅仅是一个作家,还是一个时代的符号!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