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欲望及词语厌倦症

作者:秋歌  时间:2007/4/7 19:22:0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877
  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的某处写到,他可以在阅读司汤达的某部作品时产生非常强烈的创作欲望,但是写出来的东西跟司汤达的作品根本没什么相似的地方。同样,普希金在秋天时的创作欲望也很强烈。
  他说的大致是事实,虽然,写作的人经常可以感受到这种兴奋和喜悦,但没人愿意将之说出来。好像一说出来,就有些丢人似的。有人也曾经对比过一些当代作家的写作,比如,我就听说,鲁羊需要一屋子的书才能写作,韩东需要翻一些书才能写作,而朱文写作时不需要借助于任何书籍。我相信这些都是真实可信的,哪怕它们并不存在。
  而且,往往奇怪的是,那些能够激发写作的作品和作家,往往得不到我们适当的评价。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一时半会想不起来谁能够激发我写作,但是我知道有过那样的时刻。不过我也清醒的知道,我对那个或那些能够刺激我写作欲望的作家的评价,并不高。我一般视他们为比较一般的作家,从内心里并不敬佩他们。这也许是某种写作自卑感在作祟:我竟然也能写作?那些条理清晰文字优美充满勇气和实验性的作品,是我能够写出来的吗?激发我写的那个家伙,是否比较简单?
  对自己写作能力、信心及所写之物的恒久性的怀疑,长期会困扰某些人,比如我。长此以往,难免会在某些时候陷入困境。比如此刻,我看不到写作的任何意义。的确,如一些人所言,这个世界上存在着足够阅读的书籍和文字,而且有些人又是写得那么好,我怎么才能有所突破,达到一种不可或缺的地位?我当然可以认为新的经验会一直出现,因此写作也是无穷的,但是当我仔细思考,问题就出现了:新经验真的会一直出现吗?想象力到底是什么东西?它跟幻想不是一回事吗?如此,我的问题越来越多,写作停滞不前。
  有一天深夜——几乎就是现在吧,我做完一天工作之后开始吸烟喝茶,并重新翻出来了我几个月前动手写的一个故事。我发现我几乎已经不知道我当时的想法了,对于故事中一些精微的、只有当时的我才能领会的细节的意义,也不甚了了。甚至,我连重读一遍的耐心都没有,陷入了苏珊•桑塔格所言的那种无言的境地。我非常郁闷,觉得此刻写作与我根本没什么关系。我无法进入一些我自认为具有“精微内涵”的语境中,我被迫停止写作,并再次质问写作的意义。
  整天与文字打交道的人,时间长了是深深迷恋上文字,还是产生疲劳?这的确是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两可的,因为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这样那样的后果都是可能的,而且也的确发生了。我爱一个女人,并与之谈恋爱,甚至结婚,哪怕这个女人十分性感可爱,可是我怎么能够保证一直爱她?我怎么保证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是生气勃勃的?我怎么保证我不产生厌倦?没有人天生有这样的能力来作出这样的保证。那些胡乱的誓言要么是自欺,要么是欺人。而自欺与欺人,前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想象,后者是为了自身而去维护他人的想象,差别不大。即使是天生热爱词语——就好像我对那个女人一见钟情,我也不敢保证在生活的某些时刻就不会产生厌倦,哪怕这些厌倦一闪而过。
  我不得不承认,此刻我对词语非常厌倦,对写作也十分厌倦。写作的背后是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名利心、表现欲、吸引欲……诸如此类。很少有人写作是为了取悦自己。在最初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引导,我们将不得不陷入种种写作的陷阱,画地为牢,为自己设置许多门槛,最终连本人的双腿都迈不过去。
  《尤利西斯》式的文字会使我发疯。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