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言实际运用中的短信写作和短信文学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4/7 18:55:2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000字。试论“短信文学”
李 存
人类文明的进程伴随着传播方式的进化,而传播方式的变化是促进文学体裁演变的重要因素。纸和印刷术发明以前,文学主要靠口头流传,于是出现了琅琅上口的押韵诗;印刷术的普及带来的是小说的流行;广播、电影和电视的发明带来的是广播剧、电影和电视剧的盛行;网络的便利带来了网络文学;而手机的普遍使用也给文学注入新鲜的血液,手机短信已作为一种新文体开始出现。它形式活泼自由,每个人都可以是短信的创作者。它喜闻乐见,是一种最具群众基础的文学形式。“中国第一短信写手”戴鹏飞这样解释短信文学:“运用多种文体,多种文学形式,具有短(70字以内)、‘不信’(区别于传统服务类信息)、幽默或言情三个特点,揭示社会现象或内心活动的一种新文学形式。”专栏作家王小山认为:“短信体应该是人们有目的创作的文学作品,……短信这种文体有这么几种特点:短、不信、幽默、批判现实。”①当代著名作家、上海大学教授葛红兵给短信文学下的定义是:“以手机发送为传播形式,以格言体为基础的短小精悍,时效性、文学性并具的文学新样式。”②总之,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文本形式,一种新的交流方式,它既接续网络文学平民化、通俗化的一面,同时也显示其独有的特点和价值。笔者对短信文学的涵义做以总结:它是借助手机为传播媒介,以表达情感,交流思想为目的,以短小精悍为文本样式,以情意绵绵、幽默诙谐和哲理意蕴为文本风格,体裁多样,具有真正文学品质和文学欣赏性的一种新型文学。     
  一、短信文学的发展     
  十多年来,手机短信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惊人的发展。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第二代无线网络上通过电脑向手机发送成功,1999年我国开始普及短信业务。2000年我国短信发送量仅10亿多条,2001年为189亿条,2002年猛增至900亿条。2003年历史性地突破2200亿条大关。我国短信发送量在短短4年间增长了200多倍。③ 随着短信的发展,短信文学也会有一个成长历程。     
  1、短信文学的雏形(1999年——2000年) 
  2000年前中国很多手机还不具备中文短信收发功能,所以短信的数量较少。最早的短信基本是实用主义的,那个时候人们大多是出于省钱的目的在使用短信。例如在2000年底,搜狐等网站只是把短信作为一项业务发展,在网络上推出一些生活用语,供手机族日常使用。如:“对不起,路上堵车,晚到一会儿”,“吃完晚饭了吗?”等等。这一阶段偶尔也有高雅的短信使用者,他们为了加深友谊、表达情感,逢年过节会给朋友发贺信,如“春节愉快”、“圣诞快乐”等等。这个时期的“短信文学”太粗糙、太实用,不能称为真正的文学,但是也正是这些初级阶段的朴素“短信文学”培养了手机用户的短信意识,进而为短信文学的肇兴提供了必要条件。     
  2、短信文学的自发形成期(2001年——2002年) 
  2001年初,点对点(手机对手机)短信月租的取消,短信一下燃烧起来。2002年,网络上出现了短信征集、发行的专门机构,出现了短信文学大赛,搜狐、新浪等网站开始聘请专业写手从事短信创作, 10月知名网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