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同步练习20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选择性必修下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1/20 20:00:1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0330字。

  1.1《氓》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无)
  B.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句首语气词)
  C.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通“畔”,边,岸)
  D.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责备)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诗歌精神的密码就在一句话里:“诗言志”。朱自清先生曾称之为中国诗歌的“开山的纲领”,但我觉得还不限于此,这应该是诗歌的最高标准和黄金律令。
  “诗言志”在很多古代典籍中都有记载,“诗以言志”(《左传》)、“诗以道志”(《庄子》)、“诗言是,其志也”(《荀子》)……可见,在先秦前后,“诗言志”已成为诗歌共识。
  那么,如何理解“志”?许慎《说文解字》曰“志,意也。从心,之声”,即志可以理解为意愿、意向、意义、思想等等意思。也有把情志即情感和思想统一起来理解的,唐人孔颖达称“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但我以为,相对而言,情是个人性的,志就包含他者及社会的视角。情是个人发动,志就有指向、有针对性,需要对象,需要协调,需要方向,还需要接纳。“志”更具公共性因素。所以,我觉得“诗言志”,可以理解为表达情怀、理想和志向,倡导某种价值,弘扬某种精神。
  “诗言志”,诗来源于情感,但应该超越于一般情感。超越,建立在情感之基础上,本身就包含了情感元素。诗是文字的最高形式,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情感抒发情绪宣泄,诗应该有更高的使命,那就是“诗言志”。这就像郭店楚简里称:“道始于情。”我觉得不言自明的应该还有一个判断,那就是:道高于情,或道超越情。“诗言志”长期被看作儒家过于重视教化功能的僵化思维结论,就像“尊道守礼”一度被认为与人情世故的日常生活方式相对立一样,其实,“道”和“礼”本身就是建立于生活实践基础之上的。
  因此,我们可以如此论断:诗缘情是诗之基础,诗言志才是诗之超越,或者说诗之要求,诗之标准。“道始于情”“道生于情”,精神的源头其实是情感。情感不加控制,就流于欲望本能;情感经过疏导,就可能上升为“道”或者“理”,并可能最终转化为精神。因此,唯有“诗言志”,诗歌才能成为精神的传道者和弘扬者,成为精神性的来源,并具有繁衍能量和升华能力。
  (摘编自李少君《“诗言志”新论》)
  材料二:
  无论哪个时代,诗都在其文学史上占有较高的地位,今天也不例外。那么同样是使用汉语进行写作,古诗里“诗言志”的观点,对于今天“新诗”的创作和发展有着怎样的启示呢?
  在古代,“诗”是如何言“志”的呢?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诗”与“志”是共同发展的。当“志”的意义从记忆、记录引申为胸怀、怀抱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言志”在先秦前后成为了诗歌共识,成为了中国诗歌的最高标准和黄金律令。
  B.材料一作者认为情与志不同,存在个人性与公共性的区分,因而志比情更重要。
  C.“诗言志”指写记忆,做记录,也包含言胸怀、抒情志、歌咏抱负等崇高的内容。
  D.消费文化与大众文学兴起,催生了站在“民间立场”、充满“诗意”的“口语诗”。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志”的理解,许慎认为它是意愿、思想等意思,孔颖达认为情志是情感和思想的统一,他们的看法不尽相同。
  B.郭店楚简认为道始于情,而材料一作者认为道超越情,情感只有加以控制、疏导,才可能上升为“道”,并最终转化为精神。
  C.《卫风•氓》的例子印证闻一多先生“记忆谓之志,记载亦谓之志”的观点,说明早期的“诗言志”是指用诗来记录生活。
  D.材料二中通过对《作品52号》和《我爱这土地》两首诗的比较,批判了当代诗歌创作中忽视“诗言志”的现象。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诗句中抒发的“志”与其他三项内涵不同的一项是(   )
  A.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秦风》)
  B.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D.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6.请结合材料,分析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诗言志”的具体表现。
  三、情景默写
  7.古诗文默写。
  (1)在《诗经.氓》中,运用比兴的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                。
  (2)苏轼在《赤壁赋》中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以“                ,                ”两句写箫声能使深渊里的蛟龙为之起舞,孤舟中的寡妇听了落泪,从侧面写箫声的魅力。
  (3)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通过“         ,         ”这两句用比兴的手法指出任何事情都会有终了的时候,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         ”这一比喻句摹写琵琶乐音清脆悦耳、圆润动听之美,以“          ”这一比喻句摹写琵琶乐音的低沉缓慢、悲抑哽咽之美。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两句表现了作者志在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之美。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