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4 22:21:0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0480字。

  2024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8分)
  南宋学者郑友贤在其《十家注孙子遗说并序》中指出:“武之为法也,包四种,笼百家,以奇正相生为变。”《孙子兵法》全书从战略运筹、战争预测(《计篇》)起步,经战争准备(《作战篇》)、运用选择方略(《谋攻篇》)、发展实力(《形篇》)、创造有利作战态势(《势篇》)、灵活用兵、争夺先机、因敌变化而取胜(《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到解决具体的“处军相敌”(《行军篇》)、利用战术地形(《地形篇》)、掌握兵要地理(《九地篇》)、实施特殊战法(《火攻篇》)、搜集情报、以资决策(《用间篇》)等具体的战术问题,始于“知彼知己”,又终于“知彼知己”,恰好规划了一个完整的程序,其篇次结构序列设计,侧重于按用兵制胜的要领与方法加以逻辑展开。曾有人这么认为,“十三篇结构缜密,次序井然,固有不能增减一字,不能颠倒一篇者”,是一个完整有机的思想体系。
  阅读《孙子兵法》,须坚持回归经典文本的整体性原则。如许多人推崇《孙子兵法》讲谋略,甚至认为《孙子兵法》与将“瞒天过海”“趁火打劫”“顺手牵羊”之类阴谋诡计奉为圭臬的《三十六计》是同类,这显然是一种偏颇的识见。《孙子兵法》当然讲谋略,提倡“上兵伐谋”,但《孙子兵法》更注重实力建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战胜对手,前提是做强、做大自己。其后裔孙膑的“田忌赛马”故事,其实最能说明这层关系,以上驷对中驷、中驷对下驷、下驷对上驷,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赢了比赛。这说明,谋略有用,当双方实力相近状况下,谋略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但如果三驷皆为下驷,那么,不管怎样运筹,比赛的结果很可能就是零比三。
  《孙子兵法》的鲜活灵魂,在于把握“经”与“权”,“常”与“变”的辩证统一,在于强调“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没有传承就无所谓发展,没有积淀就谈不上创新,孙子十分尊重前人在“古司马兵法”中所阐述的相关军事原则,正所谓“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同时,孙子也十分注重创新和发展,如郑友贤所言,“《司马法》以仁为本,孙武以诈立;《司马法》以义治之,孙武以利动”。孙子对前人的兵学原则,不是亦步亦趋,而是结合新的状况,灵活机变,出奇制胜。孙子也希望后人学习自己的兵法,但他的宗旨是期盼人们在学了他的兵法之后忘掉兵法。
  今天的读者之所以仍喜爱阅读《孙子兵法》,最为重要的是,它已超越了单纯的军事领域,具有了哲学意义上的普遍价值。概括地讲,《孙子兵法》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它的辩证思维上,和《老子》一样,善于在合理中发现不合理,在正常中发现不正常。一方面,孙子
  善于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决定胜负的要素,把握克敌制胜的奥妙。如“五事七计”“令文齐武”“奇正相生”“仁诡相济”等等,无一不是以系统综合的视野切入,由全局呼应的途径造就。处处体现出纲举目张、举重若轻的大局意识和见微知著的预见能力。另一方面,孙子更注重抓矛盾的重点。所谓“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好钢用在刀刃上。
  阅读《孙子兵法》,要注意谨防陷入阅读误区。一是歪曲原意。例如一些人将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理解为“和平主义”,就属于望文生义,背离了孙子说这段话的本意。二是取其一点,不及其余。这主要表现为对孙子兵学理论体系作断章取义的总结,忽视了孙子理论主旨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对《孙子兵法》只有一个印象,即诡道,“兵以诈立”,兵不厌诈。事实上,在军事战斗中,孙子不仅仅讲祪道,也讲仁义。更何况孙子并不单纯就军事讲军事,而是将军事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因素加以综合考虑。三是生搬硬套,乱贴标签。比如有人动辄将《孙子兵法》的兵学原理,去和经营管理等经济活动加以联系。说到底,兵法,其属性是“兵”,是战场上的斗争艺术,兵可诈立,但商却不宜“诈立”。
  国学经典的阅读和运用,乃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没有一部经典和一家学说可以包揽一切,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共生互补、相辅相成的关系。在阅读《孙子兵法》的同时,我们不妨同时阅读《论语》和《老子》,前者能帮助人们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操,后者能促成人们提升旷达的人生境界。而儒家的立场、道家的境界和兵家的能力这三者之间若是能做到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必将有助于一个人走向成熟,有所建树。
  (节选自黄朴民《今天,我们如何“正读”<孙子兵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子兵法》结构缜密,用兵制胜的要领与方法按照逻辑展开设计,阅读时要坚持整体性原则。
  B.“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孙子兵法》注重承传前人的兵学原则,较《司马法》更为机变灵活。
  C.《孙子兵法》的辩证统一,体现在“经”与“权”、“常”与“变”,也体现在全局观与矛盾观上。
  D.文章论述《孙子兵法》的“正读”法则与阅读误区,采用举例、对比论证等手法,视野开阔,说服力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举引田忌赛马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只有战斗双方实力相近的状况下,谋
  略才能起作用。
  B.《孙子兵法》具有超越军事领域的哲学价值,能综合考虑经济、文化等多个因素,因此广受读者喜爱。
  C.战场上兵不厌诈,商场不宜“诈立”,主要因为二者在矛盾主体与矛盾属性的侧重上是有差别的。
  D.一个人若想通过国学经典的阅读走向成熟,有所建树,必须将儒家道家兵家综合理解、融会贯通。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
  A.《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与兵法《军争篇》“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治气说有相通之处。
  B.《屈原列传》中“怀王怒,大兴师伐秦……楚大困”,违背了兵法《火攻篇》中“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的慎战思想。
  C.《苏武传》中,卫律招降苏武,“剑斩虞常已……复举剑拟之”,其威逼利诱的方式,体现了兵法《谋攻篇》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
  D.《鸿门宴》中“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体现了兵法《九变篇》“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审时度势的变通性。
  4.如何理解文章第三段“在学了他的兵法之后忘掉兵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5.阅读“失街亭”的故事,结合材料分析马谡失败的原因。
  建兴六年,诸葛亮兵出祁山,任命马谡为先锋。马谡率兵二万五千人出守街亭,以兵法“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及“置之死地而后生”为由,拒绝将令,舍城上山。魏将张郃、司马懿率十余万大军围逼街亭,张郃“善处营陈、识变量”,围马谡而不攻,断其水源,谡不战自乱。街亭失守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8分)
  书者雪樵
  凯歌
  雪樵的字儿写得好,是大伙儿都知道的事。
  窗外,杏树枝头的雀雀儿刚叫上早,雪樵就已经站立在书案前,眼皮子似合微张,整个人似醒未醒,就那么傻乎乎地站着;要么,就直接往椅子上一蹲,面无表情,活脱脱一块榆木疙瘩。
  良久,他双眼圆睁,挽袖、吸气、提笔,横竖撇折点,笔走龙蛇,一气呵成。末了,瞥上一眼未干的墨迹,捧起沏好的一壶“铁观音”,长长地舒上口气。这字,就算是成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