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十校协作体202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13 11:22:3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230字。

  江西省十校协作体202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案写在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制舟造船的历史悠久,传说在黄帝时代就已发明和制作舟船。《太平御览》中晋梂的《据船赋》这样概括舟船的品性:“虽载沉而心浮”“似君子之淑清”“外质朴而无饰”“以空虚以受盈”“不辞劳而恶动”“不偷安以自宁”,所以它能深入历代文人的心灵世界。舟不仅启迪了人类的思想,也丰富了人类的诗情。历代文人名士,对舟船情有独钟。他们要是对现实生活不满,想遁世隐逸,耽乐于山水之间,作逍遥优游,多半是买舟而往。唐代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作《渔歌子》五首,其中那位身披蓑衣,头戴箬帽,斜风细雨中的垂钓者和柳宗元《江雪》诗中的寒江独钓者,堪称千古一绝,逐渐凝化成中国文学中舟居渔父形象的一种定格。明朝张岱更有一部《夜航船》传世,令文人墨客深深感到“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可以说,历代文人士大夫对山水林泉的怀恋,对仕途的担心,对社会的不满,往往化作对舟居渔父生活的憧憬。舟承载着人生的欢乐与快意、痛苦与无奈、失落与遇合朝我们缓缓驶来,它是历代文人止泊心灵的场所。舟船的独特品性使它成了负载人类情感与理想的心灵之舟,从世俗走向艺术,从实用走向审美。
  文人舟居情结代表了一种隐逸,一种退居。当中国文人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政治争夺,伤痕累累之后,他们往往会选择江湖泛舟、山林隐逸,以此来抚平心灵的创痛。舟是中国士人人生政治失意后身心的疗养所,是功成后全身远祸的避难所和保全天性的理想境地。被尘世种种外物所扰的文人墨客们乘着它进入了与世无争的“高蹈世界”。这个“高蹈的世界,是由浮世的纷扰、个人的失意而生的苦闷的救济场。这无须乎说,是因为在那里——个人的自由——绝对地被容许的缘故。”因此,具有舟居情结的中国文人都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都把大自然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以寻找心灵的寄托。人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当大自然最奥秘的生命充盈人的心灵时,足以令我们心旷神怡。大自然的一切:新鲜的空气、纯净的蓝天、迷蒙的烟雨、柔和的月光、连绵的青山、潺潺的流水……这一切就在我们的周围。大自然的美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是接近我们生命的本质。中国文人们认识到自然中有真和美,认识到繁华短暂,自然永存,人生有限,江山长在,在这人世与自然、有限与永恒的鲜明对比中,选择和皈依了后者。范蠡助勾践雪会稽之耻后,“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自与其私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李白理想的人生模式也是像范蠡一样功成身退,泛舟江湖。只有在五湖的扁舟之中,士子们那颗飘泊不定的心才能得到暂时的安顿与止泊。
  当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在现实社会中无法体现其自身价值时,游山玩水便成为一种生活情趣,一种人生态度,他们在山水间找到了新的价值观,即忘忧劳、去荣辱、清静闲适、怡情悦性。舟依持水力风力而行,较之靠人力畜力推动牵引的车,相对轻灵便巧,特别是在顺风顺水的情形下,舟行速度极快。顺水行舟这种御风而行的感受,可以说是古人对超越时空阻隔的自由的一种真实体验。人与自然正是通过舟船来缩短距离,从而使人融入自然。
  再看:“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李商隐《安定城楼》)李白的进步思想与黑暗现实之间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无法解决,只好逃避现实,想选择“散发弄扁舟”的出路。李商隐却道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意,但等回天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历代文人名士,对舟船情有独钟,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现实生活不满,买舟寻求遁世隐逸。
  B.新鲜的空气、纯净的蓝天、迷蒙的烟雨、柔和的月光、连绵的青山、潺潺的流水,这些都是接近我们生命的本质的存在。
  C.李白逃避现实,选择“散发弄扁舟”的出路,李商隐却早有归隐江湖之意,头飘白发,身入扁舟,两人维持身体安逸与心灵平静的方式不同。
  D.文人把“舟船”和与舟船没有关系的“月”“雨”等意象与相组合,构成意象群,这是诗人惯常用的方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舟船的独特品性使它成为了负载人类情感与理想的心灵之舟,舟船摒弃了世俗与实用,走向了艺术与审美。
  B.中国文人士大夫在游山玩水间找到了新的价值观,这是对于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慰藉。
  C.林语堂认为中国人浪漫的一面也许比现实的一面更深刻,这从中国人的深刻的个性中、对自由的热爱中、乐天的态度中有迹可循。
  D.舟是逍遥的象征,不滞于物、从流飘荡的特性高度契合了中国文人追求自由的心灵,代表了文人的一种自由人格。
  3.根据材料观点,下列选项不符合中国文人“舟居情结”的一项是( )(3分)
  A.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B.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C.鼓清琴,倾渌蚁,扁舟自得逍遥志。任东西,无定止,不议人间醒醉。
  D.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4.文章多处引用了古诗文和举古人的例子,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
  5.请结合《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分析中国古代文人“舟居情结”的具体内涵。(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苦恼
  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约纳周身雪白,像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嶙嶙的身架、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