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润雨,源头活水——2008年江西省高考语文阅卷体会
作者:江西赣州第一中学 华 禄 时间:2008/9/26 17:40:2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471
稳定为主,回归教材,导向阅读,图文并茂,防止宿构
整张试卷题型变化不大,试题结构稳定,基本上是2007年试卷的题型。知识结构模式仍为基础知识、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词和文学常识的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写作这七大板块,与往年相同,这是稳。直接考查课本知识的运用,标点运用和去年熟语运用交替考查,规定语言表达句式,书信体作文图文并茂防宿构,试卷的难度较去年有所增加等等,更突出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分析判断能力及综合概括能力的考查,这是变。这种变化是对学生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的一种考验。下面就试卷具体内容作分析:
(一)基础知识部分仍属常规考查,但注重取材课本。
第一大题基础知识部分考查了常见字的字音、字形,辨析常见的近义实词(成语)、虚词,常见病句等。继续保持江西特色,标点和熟语(成语)交替考查,今年考查了标点符号,成语考查改为近义辨析。字音、字形素材基本来自高中课本,字音中“付梓”“锱铢必较”“下乘”三个词都选自第二册《咬文嚼字》一文,《祝福》中考查了两个词。字形考查重在音近与形近致误两大类,如“诀巧”应为“诀窍”,“好高鹜远”应为“好高骛远”, “功亏一匮”应为“功亏一篑”。标点符号B选项句子直接选用第一册《荷塘月色》。病句考查的是常规的题型,但B选项作为病句有所争议,这句话是《宪法》中的原句。
(二)科技文与文言文的阅读比较平稳,文言也注重结合课本。
这两大题无论是题目的设置还是知识点的考查与去年都基本相同,难度略有增加。像科技文的阅读,题目的相关信息在原文都可以找到依据。文言文选材于《左传》,学生要读懂有些费力,所考查的知识点却都是常见的,但没直接考查文言虚词选择,而换为考查实词“病”字的词类活用,四个选项都来自中学教材《病梅馆记》、《论语 •卫灵公》、《触龙说赵太后》,这是很久没出现的题型。
(三)古诗词和文学常识的积累与运用稳中有变,诗歌鉴赏需活用课本知识。
这部分内容仍由翻译、诗词鉴赏、默写三个部分组成,知识点的考查及题型设置上都所有变化。文言文翻译得分较低,关键文言实词“损”、虚词“而” 错误率较高。文言特殊句式“不吾叛也”(不叛吾也)宾语前置句,考生不能灵活迁移高中第三册苏轼的《石钟山记》中的“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知识翻译。默写均出自考纲中规定的必背篇目,来自课本,可以看出对课本的重视。且都是易读易背的名句,但得分低,主要是错别字多,如“榆柳荫后檐”的“荫”错写为“阴”,“ 何人不起故园情”写为“谁人”等。另外文学常识是薄弱的知识链,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明清传奇”几乎没人得分。
诗词鉴赏稍有变化,取材于江西作家杨万里的《初入淮河四绝句(三)》,考查赣文化。要求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问题的设置并不难,而事实又难住了很多学生。这道题是直接考查了第五册《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的知识,但很多考生分不清“景”为“实”,“情”为“虚”。究其原因是很多考生没学第五册和第六册课文,到高三就沉于题海之中。
(四)现代文大阅读选材有变,回归语文阅读能力本位
第五大题文学作品阅读,从最近几年的大阅读选料上看,“大阅读”大多选自当代名家时代感鲜明、人文色彩浓郁的作品,今年高考却选用了现代作家萧乾的作品《朦胧的敬慕》。这篇文章是悼念鲁迅先生的议论文,不同于往年以散文为主的体裁。考查内容与前几年发生了变化,要求具体列出议论文中的事例论据以及指出议论文的文章结构并作分析。文章易懂,没有给考生设置阅读上的障碍,也没象往年一样过多的考查阅读技巧和答题技巧,而是回归到实实在在地读懂文章的阅读本位。这是针对现在许多考生不了解真正的议论文而设置的。其中17题考查文章结构均分仅2.5分左右,可见试卷中的阅读导向值得大家重视。
(五)语言运用稳中求新,选材课本。
被称为试验田的第六大题,今年的语言运用题考查了传统题型——仿写和概括。不同的是两小题都给定了表达句式。仿写句第20题:“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是单纯的底边上一点灵动的色彩。”素材来源于高中第一册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比喻中的明喻和暗喻的能力,其中的暗喻“是”常误作判断词“是”。第21题很多考生能概括出因素和影响,却不注重题干要求的“……使……”这一句式,将之改为“……导致……”,因此而失分。这暴露出考生有一定的阅读概括能力但缺乏良好的考试素质。
(六)作文关注自然,图文并茂,书信格式,防止宿构。
2007年江西省的高考作文是命题作文“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或“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而今年的作文焕然一新,是一篇既有图片又有材料的自命题书信体作文,富有创意。 相同的都是二选一写作,不同的是2007年关注考生对语文的体会认识,2008年则关注我们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关注国家和社会。今年作文文字与漫画结合,图文并茂,学生既要考虑以动物的口吻间接来写,又要注意书信体的格式;既可以田鼠反讽的口吻来写,也可以田鼠天敌谴责的口吻来写。这些都说明试题反宿构力度加大。学生平时不愿读语文,高中生的母语写作能力逐年下降,他们平时准备若干材料,一到考试,以不变应万变,宿构套作。而今年却要求考生在注意书信格式和转换角色,思想性和想象力并重时,还要以语言见长,才可能得高分。
总之,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命题者体现出了回归语文本位和高度的文化自觉,同时也很重视考生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为此,我对以后的考生谈些个人的看法:
1、回归语文课本,夯实基础知识。
很多学生平时不重视语文课本、课堂,不听语文课,不阅读作品,以为母语学不学考试得分都差不多。高考复习时,老师和学生都盲目地沉浸在题海中,费力费时伤神又难见效。事实上,我省自主命题以来,一直注重回归教材,以课本为本来拓展能力,注重语基和读写综合能力的考查。比如,今年试卷的基础知识很多直接来自课本。可见,要重视高中六册课本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另外,基础知识中的文学常识是较为薄弱的方面。
2、语文高考复习不在于轮次多,在于复习到位。
语文高考复习一轮就够了,再配以相应的训练测试,做到知识点全面透彻,活学迁移运用。有些学校为了争取更多的复习时间和轮次,特别是复习三轮到四轮的学校,第五册和第六册的课本根本不上不学,直接进入高考复习,为复习而丢弃课本。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以为轮次越多,时间越久,复习效果就越好,这恰恰忽视了复习重在质量,忽视了知识点的到位,忽视了知识的迁移活用。今年的诗歌鉴赏就直接考查了第五册课本知识的运用,但很多学生没学这篇课文就分不清“虚”和“实”。这是为追求轮次多而不重视知识积累与运用的结果。
3、提高基本的文本阅读能力,注重常用文体的解读。
今年现代文阅读的文体就是常用的议论文,试卷直接考查了典型议论文的事例论据和结构方式。题目考查目的很明显,就是能解读常见的议论文,不象以往考查阅读技巧和解题技巧。对考生而言,实实在在地读懂文章本身才是最重要的,文章没读懂,一切技巧都是空谈。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时,可以对常用的议论文、记叙文、散文等各种文体进行典型类型的训练,主要是对文本内容、材料事例、文章结构、作者情感、艺术手法、语言表达等作本位训练。高考现代文答题时,尽量做到信息准确,要点全面,语句通顺,有空必填,有问必答,有项必选,对应题号作答。
4、作文功夫在平时,做到思想深刻,想象力丰富,灵活驾驭语言,要兼顾各种文体包括实用文体的训练,切忌套作宿构。
今年的高考作文很意外,基本无法套作,有些考生将平时准备的材料乱用使文章中心散乱不明。一般来说,语言是区分作文层次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文体格式,身份角色,规范书写与答题,写作时间为50分钟以上。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