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教材文言知识:必修下册学案
- 资源简介:
约33890字。
第一部分 教材文言知识
必修下册
5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原文呈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基础过关
1.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毋吾以也
以 同 已 , 止
(2)鼓瑟希
希 同 稀 , 稀疏
(3)莫春者
莫 同 暮 , 晚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与{■("①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 动词,赞成。 " )@"②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 介词,和,跟。 " )@"③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 介词,和,同。 " )@"④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 动词,亲附、亲近。 " ))┤
(2)率{■("①子路率尔而对曰" ▁(" 急遽而不加考虑。 " )@"②率疲弊之卒(《过秦论》)" ▁(" 带领,率领。 " )@"③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 ▁(" 全都,一概。 " )@"④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与妻书》)" ▁(" 遵从。 " ))┤
(3)方{■("①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 纵横。 " )@"③方欲发使送武等(《苏武传》)" ▁(" 正要。 " )@"④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 方形。 " )@"⑤方正之不容也(《屈原列传》)" ▁(" 端方的人。 " )@"⑥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五代史伶官传序》)" @▁(" 当,正当。 " ))┤
(4)作{■("①铿尔,舍瑟而作" ▁(" 起身、站起来。 " )@"②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 写作、创作。 " )@"③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 劳作。 " )@"④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奋起。 " )@"⑤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并序》)" ▁(" 当作。 " )@"⑥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促织》)" ▁(" 发出。 " ))┤
(5)尔{■("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 代词,你们。 " )@"②铿尔,舍瑟而作" ▁(" 放在象声词或形容词后面。 " )@"③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并序》)" ▁(" 代词,这样。 " ))┤
(6)让{■("①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 谦逊。 " )@"②是以太山不让土壤(《谏逐客书》)" ▁(" 辞让、拒绝。 " )@"③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 责备。 " )@"④尧让天下于许由(《庄子•逍遥游》)" ▁(" 转让权力、职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