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中的插曲》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约3140字。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大战中的插曲》
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3月
教学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及背景,归纳课文内容并梳理层次结构;
2.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回忆录的叙述方式及本文的选材特点;
3.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本文运用的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4.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百团大战的插曲所体现出来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之情。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插曲”所体现出来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回忆录叙述方法以及本文的选材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
本单元以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单元中的文章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文体和不同的手法彰显革命文化精神。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正是用回忆录的方式展现革命历程中的故事,彰显特有的革命精神。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聂荣臻元帅的回忆,在百团大战这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小插曲呢?文章又是以怎样的手法来叙述的呢?
任务一、统观全文,感悟革命回忆录的人道主义
1.请浏览全文,题目中的的“插曲”指的是什么事?请概括。
明确:聂荣臻元帅回忆在抗日战胜时期的百团大战中救起了两个日本小姑娘并把她们送回日本以及美穗子在战后回访聂帅的故事。
2.百团大战时,日本与我们是处于交战的敌我双方,为什么聂荣臻要救助这两个日本姑娘?请大家在文本中找出理由。
①“当时,我的想法是,孩子是无罪的,应当很好地安置她们。”
②“小孩子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八路军决不搞日本侵略军那一套。日本法西斯推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策略’,不知道杀害了我们多少无辜的群众,孩子、婴儿也不能幸免,惨无人道到了极点。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对被俘士兵我们决不伤害,对日本人民我们不仅不伤害,还要尽最大力量给予爱护和照顾。”
——从两段话中,我们可以感受救助这两个小姑娘并不是出于个人的善良,而是彰显八路军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性质。中国革命军队不是为了个人恩怨和仇恨打仗,而是重视人的权利和自由,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虽然是敌对双方,但是孩子在战争中是无辜的,这正是革命人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