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生”的“我”们——从《祝福》到《彷徨》的探索之途教案
- 资源简介:
约3760字。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为人生”的“我”们——从<祝福>到<彷徨>的探索之途》
教科书 书 名:语文必修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1月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插图选择、书籍封面点评、扉页诗文撰写的方式,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从性格和心理特点角度分析人物,思考造成人物不幸命运的社会根源。
2.引导学生分析次要人物“我”对祥林嫂的态度,明确《彷徨》所塑造的知识分子群像的价值,把握作者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担当。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对小说知识分子“我”的形象把握。
教学难点:
作者《彷徨》创作意图在知识分子群像塑造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导语: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帧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辅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的时候,著名木刻版画家赵延年先生出版《画说鲁迅》,以此作为对木刻导师鲁迅先生的纪念,教材中附着的祥林嫂插画正取自其中。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为了表达对先生的纪念,我们也尝试为先生作品挑选插图吧!
活动一:我为《祝福》挑插图
——读读“我”,重新认识
要求:课前从下列插图设计中挑选一个(或自主选择你更喜欢的)作为本文插图,写出你这样选择的理由及分析,300字左右。小组汇总,课堂展示、交流。
1.挑插图,写理由。课前小组交流总结理由,以备课堂展示。
2.释插图,展理由。各学习小组在汇总分析的基础上,派代表展示成果、讨论交流。
示例:
第一幅——祥林嫂和鲁镇人。
①祥林嫂是小说主人公,悲惨命运的集中展示者,具有典型性,需要凸显。
a.悲惨命运的集中展示者。祥林嫂做童养媳,被迫改嫁,至亲相继离世,就像插图一中的祥林嫂拿着包袱,独自面对人生的一次次转折,但这样的转折又一次次将她推向命运的深渊,她得不到大家的同情,甚至遭受大家的嘲笑、唾弃,最终毁灭。
b.强烈的悲剧性。祥林嫂有不同于鲁镇人的独特之处——反抗。比如逃婚、抗婚。插图一的祥林嫂背离身后的浓黑的云天,就像是这样的决绝。同时,她誓死抗婚的理由是不让她守贞洁,她在自觉维护礼教。凸显了小说的悲剧意蕴。
②祥林嫂身后的背景,可以有双重意蕴:既是自然环境,也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