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400字。
云南省玉溪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在诗、词、文三个领域都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今日的中国人多少能背上几首他的诗词,讲上几段他的逸闻趣事,东坡这个名字和李白、杜甫一起,成为我们这个民族永恒的文化符号与记忆。
苏轼一生,基本完整地经历了一个人会在承平岁月可能遇到的种种悲欢离合。春风得意时如少年中举、制科高中、玉堂草诏,落拓愁闷处如黄州诗案、朝中党争、万里南迁、海角天涯,更有日常生活间的人情冷暖如兄弟亲睦、爱妻早逝、重逢故友、和解旧敌。除了因战乱而纷离流落,每一个后来者都能够从苏轼的一生寻觅到自我的相似,并通过他的选择因应寻觅自己生命的下一步方向,特别是在遭遇人生困境的时候。实际上,宋仁宗四十二年的太平盛世为成长于斯的苏轼提供了极高的文化艺术起点,而神宗、哲宗两朝持续的和平安定又是苏轼得以充分挥洒天才与积学的保障,加上世人罕逢的亲自跻身权力中枢的经历,才使得苏轼的种种人生思考显得如此真切与深刻,才使得苏轼对于人情美好的期待、追求以及亲身实践如此地令人感动。苏轼的这些生命痕迹就被记录在他的高妙文字之间,给读者提供了一扇了解苏轼人生及其思考的窗口,在苏轼留下的三千弱水间获得一瓢之饮。
(摘编自朱刚《〈东坡集〉导读》)
材料二:历代对东坡词的评价的确言人人殊,但在今天,至少有几点已基本成为共识:一是扩大词的题材。苏词突破词体久已形成的狭小格局,将写景、纪游、说理、咏史、言志、抒怀、悼亡、送别、乡恋、友情、田园、国事、咏物、谐谑等等内容纳入词中。清人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称其“无事不可入,无意不可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在诗、词、文三个领域都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他是我们这个民族永恒的文化符号与记忆。
B.苏轼的生命痕迹被记录在他高妙的文字之间,阅读他的作品,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他的人生及其思考。
C.苏轼从多方面革新了词体,不仅完成了自我情志的抒发及情感内涵的“个性化”转变,还丰富、充实了词的内容和主题。
D.苏词在词史上占据了突出的地位,是因为苏轼词体创作的总体成就,以及苏轼有意追求诗词合流,引起了词坛震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的词作内容丰富,这是因为他一生完整地经历了春风得意和失意愁闷,每一个后来者都能够从其词中寻觅到自我的相似。
B.苏词在作品中完成了多方面自我情志的抒发和自我形象的塑造,陈廷焯及元好问都对其词作的丰富性进行过赞扬。
C.苏词突破了词的音律,大部分都不满足合乐而歌的需求,这不是因为苏轼不懂音律,而是他创作主文不主声。
D.虽然婉约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看作词坛主流,但后来苏轼创立了与之相对立的豪放词风,使词坛创新达到了新的高度。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并未采用“檃括”技法的一项是( )
A.皓月浮金千里,把酒登楼对景,喜极自洋洋。(林正大《水调歌头》)
B.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周邦彦《西河•金陵》)
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D.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贺铸《小梅花》)
4.请简要概括两则材料内容和语言风格的不同之处。
5.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简要分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忧郁的孙犁先生
肖复兴
一晃,孙犁先生已经去世五个月了。我一直想写写孙犁先生,却又不知从何写起,面对电脑,枯坐半天,总是一片空白。这让我非常痛苦,我才发现有的事情有的人真的想写却突然没有词了,那感觉就像欲哭无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