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4-2025学年2024级高一下期第一学月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6260字。
2024级高一下期第一学月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小说以叙事为基本文体特征,尤其是源于民间“说话”伎艺的白话小说。但值得注意的是,文人叙事绝非单纯地为叙事而叙事,一般都有情志寄托,也即刘熙载《艺概•文概》所谓“寓情”,纵观中国古代小说史,凡经典之作大多具有较强的抒情色彩。
在某种意义上说,抒情性是促成中国古代小说文体走向独立的重要因素。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独立,恰如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所言,它“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而“诗笔”即指唐传奇小说浓郁的抒情色彩。洪迈《唐人说荟•凡例》称“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婉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他将唐传奇与唐诗相提并论,也是强调其鲜明的抒情特质。毕竟,唐传奇作家大多为诗人,他们往往以诗性思维叙事写人,如《枕中记》《任氏传》作者沈既济在《任氏传》中即宣称其小说创作是为“传要妙之情”。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源自宋元以来的“说话”伎艺,为迎合读者的审美趣味,故事性乃其第一要务,但随着话本小说与章回小说的文人化,其主体抒发色彩亦渐趋显著。如《三国演义》虽属世代累积型作品,但中国古代小说评点融评、改于一体的批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赋予评点者以“第二作者”身份,因此《三国演义》最流行的版本毛评本已属文人小说,具有了鲜明的抒情色彩,其卷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词即为全书奠定了悲怆的感情基调。
文人独创型作品的抒情性更为突出。如作为明遗民,陈忱对屈原及其楚辞作品产生了强烈共鸣,作有《九歌》的他除通过所在的惊隐诗社奉祀屈原外,更是有意识地将楚骚抒情传统引入《水浒后传》,他在该小说序中谈及自己的创作动机,自叹“穷愁潦倒,满腹牢骚,胸中块磊,无酒可浇,故借此残局而著成之”,为此他声称自己的这部小说深得“《离骚》之哀”。确实,《水浒后传》乃陈忱抒发其遗民之悲与故国之思的“泄愤之书”。
一些小说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带有明显的自况意味,此时其主体抒发意识最为强烈,自然小说的抒情色彩也十分浓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曹雪芹的《红楼梦》。曹雪芹将自己的人生态度融注于宝玉这一形象之中,藉此抒发自己的悲剧人生感受,他师法的正是楚骚抒情传统。在《红楼梦》第七十八回,曹雪芹借宝玉之口声称自己要“远师楚人”,为此他将小说写成了一部彻头彻尾、蕴含多重悲剧意蕴的大悲剧。难怪脂砚斋在甲戌本第一回批中称赞《红楼梦》为“《离骚》之亚”,刘鹗在其《老残游记自序》中也认为“曹雪芹寄哭于《红楼梦》”,这都是对其浓郁抒情色彩的高度肯定。
质言之,我们在关注中国古代小说的故事性、娱乐性的同时,不应忽视作为其民族特色的抒情性。审视小说抒情意味所产生的的艺术效果,对“切实的感着这作品的‘氛围气’”(郁达夫《我承认是“失败了”》),也极具启发意义。
(摘选自陈才训《论中国古代小说的抒情色彩》2023年5月)
材料二:
明清章回小说从文本而论是叙事的,即讲故事的,但扒扒它的皮,又不难发现抒情为本的真面目。
无论是描写日常琐事、还是描写诗情画意,《红楼梦》作者显然永远都是抒情家,描述中有奇境、有惊艳、也有“乐舞诗飞”的语感。诸如此类,全书中不胜枚举。一览《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古代文人虽然把叙事作为其作品的基本特征,但绝非一味地为叙事而叙
事,而往往都有情志寄托。
B.除了具有鲜明的抒情特质,唐传奇还“文备众体”,具备了中国古代小说文体
走向独立的其他诸多重要因素。
C.中国古代民间“说话”伎艺为了迎合听众,强化话本的故事性,这也成为中国
古代白话小说创作的第一要务。
D.虽然从文本而言《红楼梦》是讲故事的,但无论是描写日常琐事、还是诗情
画意,其本来面目还是抒情为本。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抒情性,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三国演义》所以能成为文人小说,这与其融评、改于一体的批评特色密切相关。
C.《水浒后传》被称为“泄愤之书”,也佐证了材料二明清小说抒情与叙事兼并的观点。
D.无论是刘熙载的“寓情”,还是郁达夫的“氛围气”,都是对小说抒情特征的认同。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西泠野樵在《绘芳录序》中曾写到“欲作小说以自述生平抑郁之志矣”。
B.洪迈《唐人说荟•凡例》称“唐人小说凄婉欲绝,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
C.蒲松龄称《聊斋自志》的创作是“寄托如此,亦足悲矣”的“孤愤之书”。
D.烟水散人《珍珠舶序》说“小说家搜罗闻巷异闻,罔不曲描细叙,点缀成帙”。
4.童庆炳提出《红楼梦》“叙事如歌”的观点,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其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6分)
▲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奇死
莫言
成麻子带领鬼子兵轰炸完村里的草鞋窖子后,终于获得解放。他倚在一棵树上喘着气,听着从各家各户传来的鬼哭狼嚎声,腿自动地萎缩。他的背擦着柳树枯燥的皮,一滑到底。他忽然感觉到自己罪恶深重。村东头偏僻角落上那个数一数二的大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