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3530字。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测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7页,满分100分。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学校九年级开展“春之语”主题学习活动。请阅读下面语段,了解与“春”相关的文化,感受“春”的美好。
春节,知年俗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个既古老又新yǐng,既热烈又朴素,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节日,带着强烈的情感穿透力,直抵中国人的心底。
“千里潮平两岸阔,万山花满九州春。”我们在悠远积淀中体味春节的意蕴。当舞龙舞狮翻腾跃动,当春联窗花映红游子笑脸,当木版年画点染丹青……传统的年俗就在这些喜庆祥和的符码中升腾。这年俗长卷,绘满了华夏大地的繁荣昌盛,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向心力,书写着属于中国人的温暖与辉煌。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2. 用正楷准确、规范抄写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3. “舞龙舞狮、写春联、贴窗花、绘年画”都是年俗,请再介绍一种年俗并阐明其意蕴。
【答案】1. 颖,diàn
2. 千里潮平两岸阔,万山花满九州春
3. 年俗示例:放鞭炮,寓意驱邪避灾,迎接新年吉祥。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新颖,xīn yǐng,意思是新而别致,有创新感。
积淀,jī diàn,意思是积累沉淀,也指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书写。注意以下字 写法:潮、州。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介绍年俗时,需要详细说明其具体行为,从历史传说、文化内涵、情感表达等多方面阐述意蕴。要考虑年俗在传统观念里对生活的期望、对家庭关系的维系等作用,语言尽量生动,展现年俗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
示例:以拜年这一年俗为例。拜年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期许,大家希望通过这样积极的表达,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福气,反映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立春,晓节气
①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温暖、生长。②“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中国传统节气之首。③人们以此希求新一年的好运和丰收。④立春习俗包括迎春、打春、踏春、咬春、送春等。立春意味着冬去春来,由于中国 甲 (A.地大物博/B.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在南方明显感到草木 乙 (A.萌发/B.焕发)的气息,而北方大多数还是处于万物闭藏的状态。立春过后,人们就可以逐渐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温煦与暖意了。
4. 语段画横线处的语句排序不当,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
A. ①④②③ B. ①④③②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5. 从语段括号内为甲、乙两处选择适合语境的词语。
6. 同学们要为“立春,晓节气”语段配图,你认为哪一幅更合适,请简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