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1(7份)
- 资源简介: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
《红楼梦》第1课时:《红楼梦》导读(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下册).docx
《红楼梦》第2课时:借助人物视角,体悟精巧构思(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下册).docx
《红楼梦》第3课时:把握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下册).docx
《红楼梦》第4课时: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下册).docx
《红楼梦》第5课时:欣赏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下册).docx
《红楼梦》第6课时:评析续作结局 设想人物命运(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下册).docx
《红楼梦》第7课时:体会主题 学写综述(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下册).docx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第1课时
一梦贯古今 通读初解味
——《红楼梦》导读课教学设计
1.通过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和影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通过梳理探究小说回目,初步了解红楼故事。
3.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和策略。
重点:梳理探究回目
难点:了解掌握阅读全书的方法和策略。
课前学习任务:
1.借助工具书和网络资源,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相关知识。
2.通读红楼梦回目,了解回目内容,思考回目作用。
3.阅读教材第七单元内容,了解《红楼梦》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任务
一、激趣入课堂
导入语:毛泽东主席称赞《红楼梦》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作家毕飞宇评价这部书“无论你有多大的智慧,这本书都罩得住你,反过来,无论你多么浅薄,哪怕只是识字,你也能读,一样有滋有味。”叶嘉莹先生认为“它是一大奇书。所蕴含的人情世故、妙想哲思,都是体味和述说不尽的”。同学们觉得《红楼梦》为什么能当得起这样的评价呢?
《红楼梦》大家“弹幕”:
☆《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尖。
☆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一起,被国外学者列为关于中国的三门世界性显学。
☆世界文学史上为一个作家专门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只有两个:一个是红学会,一个是莎学会。
☆清代就有“开谈不讲《红楼梦》,虽读诗书也枉然”之说。
☆林舒认为:“中国说部,登峰造极者无若《石头记》,叙人间富贵,感人情盛衰,用笔缜密,着色繁丽,制局精严,观止矣。”
☆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冯其庸说:“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
☆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这本书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
曹雪芹(约1724或约1715- 约1764年),清朝文学家。名霑,字梦阮、芹圃,号雪芹、芹溪居士,汉军正白旗人。
先世降清后为内务府包衣(奴仆),后受康熙帝宠遇。祖父曹寅,父辈曹颙、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显赫一时。他能诗善画,有深厚的文学修养。雍正初年,其父曹頫因诸皇子谋嗣之争受牵连,获罪落职,家被查抄,势遂败落。晚年,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凄凉困顿。
在此生活基础上他花费十多年的时间创作了长篇古典小说——《红楼梦》,随着人生阅历的不断拓展和艺术修养的日臻完善,他先后对书稿“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红楼梦》命名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第一回
《红楼梦》版本
……
第3课时 咬文嚼字理关系 追根溯源悟匠心
——把握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
1.通过快速阅读主要章节,绘制图表,梳理《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基本关系。
2.通过精读相关章节,绘制图表,梳理并认识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人物关系。
3 通过分析林黛玉、薛宝钗的人物关系,明确人物形象特征,把握其中蕴含的创作意图。
1.通过精读相关章节,绘制图表,梳理并认识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人物关系。
2 通过分析林黛玉、薛宝钗的人物关系,明确人物的形象特征,把握其中蕴含的创作意图。
课前学习任务
(一)课前学习任务一:梳理基本人物关系。
要求:快速阅读作为《红楼梦》总纲的前五回(尤其是第二回),获取关键信息,根据原文的内容将红楼梦四大家族的主要人物关系梳理成图。
(二)课前学习任务二:梳理黛钗关系。
要求:阅读林黛玉与薛宝钗相关的回目(第3、7、8、19、20、23、27、32、33、37、38、42、45、62回),以“贾宝玉、妙玉人物关系分析表”为例,填写“黛钗人物关系表”。
示例:
贾宝玉、妙玉人物关系分析表
回目 相关情节概述 人物关系分析
第四十一回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栊翠庵品茶,妙玉嫌弃刘姥姥腌臜,就把她喝过的成窑瓷杯不要了,但经过宝玉劝说,妙玉还是把成窑瓷杯,并把亲手把“那只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对于妙玉的“洁癖”,宝玉并不反感,而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妙玉对他人十分冷漠,只将自己的绿玉斗给宝玉用,足见对宝玉的重视。
宝玉、妙玉是灵犀相通的朋友关系。
黛钗人物关系表
回目 相关情节概述 人物关系分析
一、课前导入
《红楼梦》人物众多,性格各异,社会关系错综纷繁,情感互动复杂微妙。关注《红楼梦》人物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能更好地理解
……
第7课时 体会主题 学写综述
——体会《红楼梦》的主题
1.引导学生梳理和把握对《红楼梦》主旨的研究论述,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意蕴,提升语文素养。
2.研读《红楼梦》主题的多样性和艺术性,辩证看待原著主旨,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探讨综述的要素与规则,形成撰写综述的理性认识,写作一篇综述。
1.辩证看待《红楼梦》主旨,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意蕴。
2.探讨综述的要素与规则,学写综述,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前学习任务(任选一题完成)
1.查找关于《红楼梦》主题的研究论述,用“ (《红楼梦》研究者)从《红楼梦》中读出了 (主题)”格式进行梳理,并填写下面表格。
序号 《红楼梦》研究者 主题倾向
示例 胡适、俞平伯 作者身世说
1
2
3
4
2.查找关于《红楼梦》主题的研究论述,进行整理,形成条理性资料,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序号 主题倾向 相关研究论述 回目举例
示例 作者身世说 胡适《红楼梦考证》、俞平伯《红楼梦辨》等。 第1—5、13、16回
1
2
3
4
一、课堂导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抒发了作者对社会人生有了独特的感悟,其特殊价值在于它的说不尽,它的永恒性。那么,究竟谁是《红楼梦》的知音,谁又能真正解其味呢?
本节课,我们将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