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总复习:古诗词鉴赏之“炼字”、表达技巧及情感把握
- 资源简介:
约2970字。
专题21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表达技巧及情感把握
目录导航
思维导图(见压缩文件中3份pdf):感知全局,了解知识要点
知识清单:三大考点分类梳理、常考考点分册梳理
典例精析:对考点考法进行细致剖析和讲解,全面提升
易错易混:六大陷阱避坑法,高效查漏补缺
真题赏析:精选热点地区2024年真题,感受中考,知己知彼
鉴赏表达技巧的解题方法
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艺术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赏析的重要内容。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词)用了怎样修辞手法?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修辞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板:揭示修辞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考点1:“炼字”
古人写诗,特别讲求字词的锤炼,即“炼字”。炼字是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一种方法。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从而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一、从词性入手赏析字词
古人炼字,主要是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涉及。
1.炼动词
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表情达意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动词主要充当谓语,因而根据所陈述主语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当主语是人时,它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意境更加耐人寻味。
(2)当主语是物时,它往往使用了比拟的手法,赋予描写对象以人情、人性美或是活化物象,化静为动。
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考查的重点。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坼”与“浮”这两个动词描写就用得恰当而极有气势,生动地描写出诗人在洞庭湖上的感觉: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水,好像湖东南的吴楚之地都裂开了,甚至整个乾坤都浮在水上。
2.炼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锤炼形容词的效果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精妙的形容词可以突出描写对象形、声、色等方面的特点,增强画面的感染力。
(2)有些形容词不仅写出了描写对象的特点,还传递出人物的情感。
(3)形容词还可以活用做名词或动词,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语义双关及活用状况。如“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句中的“满”这个形容词用得精当,写出了秋山落日余晖之广阔而浓稠的感觉。再如“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谢朓北楼》)句中的“寒”“老”是属于形容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