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说明性文章阅读
- 资源简介:
约126770字。
第一节:说明性文章阅读
考点解析
考点归纳
1.文章的说明对象及特征,2.说明方法及作用,如“”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说明文语言,如“加点词能否删除”,“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析说明顺序,如“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文章第一段和第一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5、内容理解与信息筛选,6.分析特定段落的作用。7.、拓展延伸。
命题趋势
近年来,说明文阅读不赋分一般比较固定,多在15分/8分之间,多以检查题、选择题形式出现。兼及填空题。除概括说明内容、指出说明对象、明确说明顺序、品析语言特点、判断说明方法及作用等常规题型外,拓展积累与探究性试题逐渐增多。所选材料涉及热点科技、生活百科、传统文化、自然奥妙、生态环保等,主题多来自于《人民日报》、《知识窗》、《科技日报》、《百科知识》、《中国国家地理》等报刊。
预计2022年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考查会呈现出以下趋势:阅读材料以课外为主,注重选文的科学价值,选文视野开阔,材料以生态环境、前沿科学、社会、热带、民俗、民情传统文化为主,注重时代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命题者将继续围绕说明文内容。说明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等常规考题进行考查,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将继续成为考查重点。探究能力题将会增加考查比例。如对文章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的感悟和评价,为文章介绍的科学产品或事物写宣传语,为文章说明的自然生态现象提建议等。
解题要诀
“三看法”判断说明对象
一看题目:题目就是说明对象或题目包含说明对象。
二看结尾:无标题或标题没有表明说明对象时,文章结尾的往往会点出说明对象。
三看段落中心句:段首的中心句、段尾的总结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短语。
备考锦囊
一.关注考题名称的变化。
各地关于说明文阅读问题一般直接明确为说明文阅读,有些地方则称为实用类文本阅读或非文学性文本阅读,前者如广西百色、贵州毕节等地,后者如广西梧州等地,而一些地方则称为说明性材料阅读,已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形式呈现。如浙江舟山、浙江温州等地,考题名称的变化意味着对说明文阅读的定位更明确,考查的形式更多样。了解这一点,可以根据本地以往说明文阅读命题情况及变化趋势进行一些适应性。
二.关注文本类型选用趋势
事物类、事理类文本都有可能继续被选用,科普类前沿科技类文本尤为应引起重视,比如2021年多地说明文阅读选文与新冠疫情或新冠病毒有关。贵州安顺《如果没有我》,内容讲的是人体免疫系统,黑龙江龙东地区说明文题目是《病毒克星,干扰素》显然与病毒有关。了解文本选用趋势,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