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6000字。
专项16 筛选信息
“考纲新解”
[点击考纲]
《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分析综合有三项具体要求:一是筛选文中的信息,即根据某种设定的需要“筛选”相关的事实、事例,包括某个论点的证据、某个事件的起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信息要素。二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即归纳某一段落的思想内容,
归纳某一专项内容的含义,概括全文叙述的总体文意,概括全文阐述的思想观点等。三是分
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包括是非评价和爱憎感情分析等。能力层级均为C。
[考点透视]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常涉及以下方面,备考时必须高度重视:(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的信息;(2)体现人物主张的信息;(3)表现人物情感的信息;(4)反映人物思想道德的信息;(5)展现人物性格的信息;(6)反映人物志向的信息;(7)表现人物才智的信息;
试题题型(考查形式)有:①对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设题或对某一问题从多个不同方面进行叙述,例如从文中找出某个观点的依据,或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②选择能够说明同一问题的数个句子。全国高考卷从1995年至1997年,从1999年至2005年一直采用这种形式。一般采用编组形式。③编制四项有关文章内容概括和分析的选项,要求判断正误。为了降低难度,多年来都是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即四项中三对一错,体现正确引导为主,便于理解文意。
从2005年的命题设制看,浙江卷只采用上述第3种考查形式,题量为一题;2005北京卷题型与上述第3种相比,稍有变化,采用“四个选项四句简短概括的话”,要求辨别正误的考查形式;2005上海卷则采用填空题的考查形式;全国卷及其他地方卷均采用了上述第2、3种考查形式。把握这些考查形式的变化,对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分析综合题的把握很有必要。
“经典探究”
[真题剖析]
例1
(06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弒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弒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回生问《老子》书。固曰: “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选自《史记·橘林列传》)
[注]司,管理四徒的官县,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 匡:辅佐。
B.代立践南面 践:登上(王位)。
C.乃假固科兵,下圈刺秦 假:给予。
D.薛人公孙弘亦征 征:(被)征召。
答案A(纠正,匡正)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满喜欢相同的一组是
A.桀、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
于是为长安群约车百乘,质于齐
B.何者?上下之分也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C.景知大后怒而固真言无罪
汝之结束了明而不克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