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50字。
《乡愁》教学设计
揭阳市乔林中学 王銮贞
一 教材简析: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以独特的视角,满含深情地表达了作者思念故国、盼望祖国统一、亲人团聚之情,其作品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将飘渺抽象难以捕捉的思乡愁绪变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诗歌充分运用了比喻、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语言新奇朴实,结构匀称,低回婉转,具有很深的艺术感召力。
二 教学思路: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情感。
②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③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①通过诵读、体味,准确理解诗歌主题。
②发挥想象和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感受作者在特殊的时代、地理条件下产生的思念之情。
②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感情。
4.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5.教法选择:诵读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探究法等。
6.课时安排:1课时。
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播放音乐《乡愁四韵》)
[学生畅谈曾经离开家的感受,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游子的思乡之愁。]
(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大屏幕显示)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离开大陆,现居台湾,是台湾当代著名诗人、诗评家。主要诗作《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
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共40余种。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乡愁》写于1972年,当时,大陆与台湾几乎隔绝。这是他众多乡愁诗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流传最广的一首诗。
(三)感知·探究
1. 读——领略诗歌的韵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