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颗枸杞豆》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三颗枸杞豆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课文描写了虚度一生的三叔临终前的悔恨和他的悔恨对我的教育,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拳头只能征服皮肉,深刻的启示才能触及心灵。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充满童趣,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借助注释、词典读懂,并引导他们置身阅读情境,联系自己童年生活中有价值的事情,展开联想。引导学生思考三颗枸杞豆的启示,懂得生命的意义,把握人物成长的轨迹。
教学目标:1、三叔的一生给“我”的教训。
2、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能品味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1、三叔的一生给“我”的教训。
2、品味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教学过程:1、导入:在黑板上画三个点,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纽扣、蝌蚪、泪珠、米粒……),对植物学家程海来说,这是三颗枸杞豆。
2、提问:(1)这是什么样的三颗枸杞豆?
(催我奋进的三颗枸杞豆”;“征服我的三颗枸杞豆”;“富有教育意义的三颗枸杞豆”;“三叔送我的三颗枸杞豆”;“启示生命意义的三颗枸杞豆”------)
(2)这三颗有着特殊意义的枸杞豆,征服了年少的“我”,最终使“我”成就了一名植物学家。但在这之前,“我”是什么样 的人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 “贪玩的我”;“不爱读书的我”;“爱逃学的我”;“不怕打的我”;“顽皮淘气的我”;“热爱大自然的我”------)
(3)以前的“我”淘气顽皮,不喜欢读书上学,总是逃学到小树林里支玩。因此三天两头挨打,“我”有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呢?(没有)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课文第6节。)“我”仍沉迷于小树林,训斥和拳头并没有使我真正改变,直到遇到三叔。
(4)三叔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简单介绍三叔的经历。
(5)三叔是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的?(三个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