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00字。文言文教学的三件法宝
□ 四川省筠连中学 郑世奎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题,学生往往视为畏途,教师也苦于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
问题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有教材的原因,有教师的原因,有学生的原因。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教师的观念落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陈旧,无法激发起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其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要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时时有学生,时时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求知的渴望,在此前提下,教学效果才会显著提高。笔者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重视文言文教学的诵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
文言文是在古代汉语口语基础上提炼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这种“书面语体”的感受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陶冶性情,提高道德修养和表达能力。但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牢记“大纲”中“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那一句,却忽视了“诵读”和“背诵”这两条。“字字落实,句句清楚”成了金科玉律,“满堂灌”成了难治痼疾。学生诵读时间既被 “剥夺”, 课堂诵读指导则更缺少——须知,有无得当指导,学生诵读的效果别如天壤。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获得比较牢固而丰富的文言语感。“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都说明了诵读的重要作用。记诵优秀的文言文篇章,表面看来,似乎只是积累了一些语言材料,其实,这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它们既是古人的生活经验材料,也是思想情感材料,当然又是鲜活的文学形象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学生的大脑,组合进既有的认知结构和情感经验之中,就会成为终生的营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