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20字。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江苏通州高级中学 顾琴
每次要考语文,学生们总是愁眉苦脸,他们想这次不知能考七十还是八十,再也不可能象小学时次次都拿九十几,久而久之他们对语文分数变得很冷漠,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兴趣。面对这种情形,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中。
郭沫若说过:“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要努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由“爱学”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善学”。如何让兴趣奏响中学语文课堂的和谐音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本人根据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在教学中激发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1运用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习兴趣。
简笔画是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一种形象化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运用简笔画,可以使抽象的单调的教学内容形象化、生动化。教师有一手漂亮的简笔画不仅可以提高在学生心目中地位,让学生觉得你很有本事,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我在教《嫩绿的芽儿》这一课时我首先在黑板上画了芽儿,花儿,果儿让学生看,学生一看这美丽的图画,就唧唧喳喳说起来,兴趣立刻激发起来,不少同学高兴地说:“这幅真美,真漂亮”。我看看学生的兴趣很高,赶紧就说我们今天来学习 《嫩绿的芽儿》,你们说这三小节的顺序能否颠倒?他们齐声回答“不能”。“为什么不能?”我追问道。他们很快从黑板上知道了答案,是按照植物的生长的规律来写的。
2从质疑中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嫩绿的芽儿》时,我画了芽儿,花儿,果儿,问他们这些画的漂亮吗?有学生说漂亮,有学生说不漂亮。我让他们阐述自己的看法。说不漂亮的学生认为:颜色都是一样的,没有能显示出各自的特征。那应该给它们绘上什么颜色呢?他们有七嘴八舌地说起来,聪明的学生就从诗当中找到答案,分别是嫩绿、淡白、深红。为什么不用其他颜色呢?我有追问道。他们就开始思考这三种颜色的象征意义了。这么一来,这首诗就很轻松地被他们攻克了。
3从作业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做有效的练习,激发学生复习巩固语文知识的兴趣,教师布置的作业应尊重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而不是笼统的“一刀切”,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要从布置作业的方式、形式入手,让学生爱写作业,而不是把完成作业看成是一种负担。要改变一种观念认为只有书面作业才是作业。比如我们学了梁衡的《夏》,就可以让学生搜集描写夏的诗句,然后让他们比较这些诗所表达的主题和《夏》有什么不同,从而深刻的理解梁衡写夏的目的。我们还可以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搜集诗中春,诗中秋,诗中冬,他们自然而然也就喜欢生活,热爱生活。因为四季是五彩缤纷的,是绚丽多彩的。又比如我们最近在进行《长城 专题》教学时我没有花多少时间来备课,而是把任务分解给学生,让他们分别以建筑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的身份上图书馆、上网查有关长城的资料,把搜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可以以做课件、写论文、办手抄报等形式来完成作业,学生有了选择的余地,可以发挥他们的长处,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整合信息等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4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启示。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我在教《醉翁亭记》时,让他们表演课本剧。那堂课,学生是在欢乐中渡过,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要表现出太阳西下,他们就画了一个太阳,涂上颜色,一个人托着这张画,慢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