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00字。
得作文分得天下
——《挑战考场高分作文》编辑和作者的对话
刘小玲 马新民
《挑战考场高分作文》是东莞市语文教研员马新民老师多年辅导高考作文的经验的结晶,作为编辑,接过书稿,直觉其中的分量。果然,此书刚一面世,便受到广大高三学生和老师的欢迎,初印一万册,半月就重印。不仅是高考考生,连准备中考的初中生都在踊跃地要挑战高分作文。而《挑战考场高分作文》在读者中所引起的话题则是“高分真的能挑战得了吗?”其实这个问题编辑早就问过马老师,马老师回答:“得不了高分,起码要保住底线,不得低分。”作文高分确实不是人人可得,但不低分却是每一位考生的祈愿。这大概就是这本教人“作文不要得低分”的小书之所以受欢迎的原因吧。
我把《挑战考场高分作文》一书第三次印刷的好消息告诉作者马新民老师时,聊起了高考和中考作文的话题。
刘小玲(广东教育出版社编辑,下称刘)马老师,“少慢差费”是语文界内对目前语文学习效率的普遍诘难,尤其是到了高三、初三阶段,广大学生对语文在新的一年里总复习的效率缺乏信心,您认为作文真的可以快速提高吗?
马新民(语文高级教师,东莞市高中语文教研员,《挑战考场高分作文》一书作者)下称马):
您的问题很有普遍性,“少慢差费”确实是语文界内外对目前语文学习效率的普遍的诘难,尤其是在临考阶段,广大学生对语文总复习的效率缺乏信心,认为语文靠的是长期的滋养,短期的复习实在难有作为,而在语文的所有考点中,很多同学对作文最没有信心,觉得写作考的是长期的积累甚至天分,靠复习训练作用不大,认为作文用不着复习,或者说,用不着用太多的时间,花太大的力气去复习,对作文备考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心态去碰运气,在考试中屡遭挫败
其实,作文备考没有捷径,但并非没有科学高效的规律可循,考场写作没有秘诀,但并非没有朴素实用的技法可学。“态度决定高度”,只要高三师生清醒地认识到考场写作需要追求什么,规避什么,从而对考试作文的规则和潜规则形成正确的观念,对作文备考有足够的信心和投入,有科学的方法策略,有丰富有效的例文导引,备考就一定有效率,作文,就一定能提高,甚至可能创造奇迹。
刘:听说东莞市有一间中学开展“考场作文科学备考”实验,在当年就出了成果,一跃而成为高考全市第一,真的那么神奇吗?
马:从2001年起,我们就在东莞某中学开展“考场作文科学备考”实验研究和探索,以作文备考改革为突破口,来提升语文复习的效率,当年收获颇丰,考出了一流的成绩,其后不断总结经验,寻求科学